从国产游戏开始,细说何为中式恐怖(1)

前言

这是一个大坑,我在整理资料的时候头也很大。因为中式恐怖是没有定义的,所以这一系列的讲述,各位可以有不同意见,也可以提出你们的意见,虽然我不一定会听就是了

我决定将这一系列分为几期,这一期算是预热,主要描述中式恐怖的形成原因和中式恐怖与以往的恐怖的不同之处,以及整个系列的分类和发展。(主要也是字数多,这一期就差不多5000字了)

在下一期,会谈到正统的中式恐怖,包括表现形式,特定印象以及经典作品(可能会分两期)

之后,会谈到中式恐怖发展过后,延申出的新式恐怖在游戏和电影中的表现,可能也会谈到未来恐怖的发展方向。

也许也会单独出一期番外,来谈谈传统中式恐怖中对于元素和色彩音乐的运用,但这个也不一定。

注:本期恐怖内容较少,可以在夜间或独自一人观看。


当我们谈起中式恐怖,我们想到的是什么?

鬼新娘?红嫁衣?歪斜的菩萨像?角落里招财进宝的财神爷?或许还有空无一人的夜半婚礼,站在太师椅两旁的纸人小孩……

这些恐怖元素似乎已经进入每一个人的内心,可如果我们把时间往回倒,回到那个没有电影,没有广播,只有说书先生和邻居老太的百年前,那中式恐怖,又是什么?

在细谈中式恐怖之前,我想先做一个划分,这系列的文章也会按照这个划分分成三个部分——传统恐怖,经典中式恐怖,新中式恐怖。

让我们先从传统恐怖开始,谈一谈这个“中式恐怖的前世”

 

2001年,一款名为《鬼寺》的恐怖游戏横空出世,在国产恐怖游戏史上,我们终于开始面对这个经典的剧本——倩女幽魂。

倩女幽魂的故事想必各位必不陌生,从1960年第一部《倩女幽魂》电影开始,到后续的《倩女幽魂》三部曲(《倩女幽魂:妖魔道》《倩女幽魂:人间道》《倩女幽魂:道道道》),以及近年的各类改编作品,我们对于“小倩”“兰若寺”“燕赤霞”等词汇已经熟记于心。

那么,我们对这个故事的根源《聊斋志异》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在《聊斋志异》中,众多的短篇志怪故事被大致分为了三个部分——对爱情的追求,科举制对读书人的摧残,封建统治对人民的压迫。其故事多围绕某一深层次的内核而展开,而不是当初的恐怖。

这便是我想谈的传统恐怖故事。

在传统的恐怖故事中,作恶的财主注定没有好下场,好色的土豪一定死在妖怪手上,功名利禄皆浮云,清平乐施方成仙。

传统恐怖故事的寓言性质导致它并不能“恐怖”,因为它不是冲着吓人去的。各位应该没有听说过哪个传统恐怖故事里,全家上下一十七口人全部死掉,又或是这个家族生生世世被诅咒,这不符合寓言和教条的内核,就和法律一样,如果只是吐一口痰就满门抄斩,那并不能起到教育人不能随地吐痰的作用。如果在墓地随地吐痰被鬼缠身,但最后痛改前非又得救了,这样的故事才具备寓言性。

在传统恐怖故事中死去的人,一定是因为他们没法痛改前非,同时,他们所犯下的罪过在世人眼中不可原谅,这类严重的事情,才会提到生死让人警惕。例如抽鸦片,说抽鸦片然后被鬼缠身所以生病,只能阻挡一小部分没抽鸦片的人的念头。必须要说抽鸦片的人最后全家遭罪,他自己没钱抽鸦片活活痛死在猪圈里,然后看着黑白无常来勾魂,只有严重的后果才能阻挡不可饶恕的事情。

当世人通过这些恐怖故事得到“经验和教训”后,虽然这些经验和教训都不曾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故事的后果让人避开了那些触犯规矩的事,对王朝的安定和道德是有帮助的。

同时,因为传统恐怖故事拥有这种特性,所以例如《聊斋志异》内一些抨击当时朝廷不正之风的文章,也能发挥作用,让人放弃幻想,认清现实

这才是大部分传统恐怖故事所在做的事情。

可这种具备寓言性质的传统恐怖,就是传统恐怖的全部了吗?非也

实际上除开这种寓言性质的故事,传统恐怖的另一部分是志怪传说。

志怪传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刚好这几期也是专门细说恐怖的,我就详细谈谈志怪传说。

志怪传说其实像是神话,注重故事的讲述,对寓言性不做刻意的编排,要是能看志怪传说看出道理,多半是慧根奇特。

但志怪传说也有寓言类恐怖故事的特点,那就是不以吓人为目的,只是作为谈话聊天的故事存在。

毕竟谁大半夜没事上茶楼花钱听说书先生讲鬼故事,回村的路上还有两坟头呢,是回家还是不回家了。,所以志怪故事的流传和讲诉,多在村头,码头这种聊闲天的地方。

古早的志怪传说如《神异经》,在叙事和编排结构上与《山海经》类似,但内容有稍微不同。也有历史传闻类的志怪传说如《汉武故事》,这更像是早些年流行的《康熙秘史》,都是民间以及传闻汇编成的对于帝王的猜测。

也有看似有寓言性质,但多是感慨的《搜神记》,这类志怪传说故事完整,看后多让人唏嘘而不是反思,其浪漫色彩更为浓烈。

 

说到浪漫,我就要谈到屈原,请允许我吟诗一首……跑题了

而到了现代,乡野流传的志怪传说多为“只言片语”和“事件片段”,开头高潮结尾式的故事结构不利于“聊闲天”和“吓小孩”。至少我从小到大,就没听过一个“完整”的传说。

在我小时候,志怪传说多为这样的

“以前我路过咱们家的时候,家里的菩萨像发光了,现在人心不诚,都见不到了。”

“之前我傍晚去姑丈家拿东西,然后蹲龙龙家门口吃饭,旁边就有人说,能给我吃一口吗?接着就是一只手抓我的碗,我转过头手就没了!”

当我们追问后续,无非就是当事人跑了,或是记不清了。

而且重要的一点,在志怪传说中,没有与妖怪站在对立面的角色。在不同的故事中有不同的职业或形象来担任这个“大侠”的角色,而不是像传统恐怖故事一样,有特定职业站在妖怪的对立面,例如“和尚”“道士”“方士”这样的宗教角色。

民间构想的充满智慧的大侠和文人笔下充满职业技能的“捉妖人”可以说泾渭分明,这一道线,便是志怪与传统恐怖的分割线。(只能大概这样区分,毕竟是相互影响的。)

而为何会有职业的“捉妖人”这样的设定,原因大概是宗教的影响,包括唐朝时期的佛教道教直接影响到之后的六朝志怪小说。而清朝的僧人优待政策加上朝廷内部的风气影响到《聊斋志异》。

(关于僧人优待政策,属于旧王朝历史遗留问题,从汉时期就有僧人免除徭役的设定,但具体的古文献我没找,毕竟不是重点,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着重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我只能说,因为优待政策,社会结构受到很大影响,以至于会出现灭佛运动。)

所以在谈及传统恐怖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其社会结构,这也是传统恐怖故事的寓言性在清朝统治结束后逐渐消减的必然。本质上所有的朝代都是类似的,结构都是以君王为首。所以到了清朝结束,新的社会结构冲击之下,传统恐怖故事中的寓言性不再适应,这时候,才出现我们俗称的——中式恐怖。

 


在谈到中式恐怖之前,我还得再谈一个分支——新式志怪这是一个和中式恐怖重叠的时期,算是中式恐怖中的“志怪传说”。

在这一时期,恐怖故事可以没有“道士和尚”也可以没有“大侠”,甚至可以没有我之后会提到的“阴阳先生”。

在这个分支中,对抗妖怪的角色不断变化,可以是任何人,也可以是任何事件终止了妖怪。

包括后世创作的《张小乙下南京》,《一只绣花鞋》《古镜怪谈》,都可以归在这一类中。

包括如游戏《灵魂筹码》,也有这方面的特质,对抗鬼怪的玩家并不是拥有职业技能的捉妖人。

灵魂筹码中的双瞳,还挺可爱

而这一时期的恐怖故事实际上非常明朗,已经有了中式恐怖的“皮”,其故事也逐渐变成了我们俗称的“鬼故事”,但内核仍然保留些许传统恐怖,而且没有对抗妖怪的万金油方法。

与之后组建明确的中式恐怖相比,这一类别更为狭窄,例如“鬼”,多由怨气或执念组成,对抗者尽量避免有职业技能,逐渐向普通人发展。

这算是对传统恐怖的一种叛逆,正如大部分故事的背景民国一样,这类故事也正在努力脱离传统恐怖故事的俗套形象。正是这种努力和后来社会的不断稳定,才明确出了中式恐怖这么一个全新的类别。

 


谈到中式恐怖,不得不提到一个职业“阴阳先生”。这算是一个统称,泛指所有乡野市井中具备这种迷信技能,并且靠这种技能获得糊口的人。例如传统的“风水先生”“木匠”“非编制道士”“算命瞎子”以及后世创作出来的“剃头匠”“扎纸匠”。

阴阳先生被文学作品所重视,表明了一个变化:传统恐怖故事的宗教形象与民间故事的大侠形象合二为一。

而阴阳先生的职业内容,也和传统的道士和尚不同。

林正英的角色形象其实很符合人们对阴阳先生的幻想,或者说,他便是阴阳先生的具体形象

在传统的故事中,道士和尚驱妖是积德,本质上是为了“求大道”,他们本身的工作内容可以说和这个毫无关系。

而大侠驱妖,则是因为正义感,工作内容神秘但肯定与此无关。

但到了阴阳先生这就不同了,阴阳先生驱妖是为了“混口饭吃”,有理想的可能就是“匡扶正义,斩妖除魔”。在本职的工作内容上,也多是和“生死”“福祸”“预知”等玄学类的事情沾边,而且一多半还和生死类的事情沾边。

正是这种和生死沾边的特性,让阴阳先生逐渐称为恐怖故事中的主角。

毕竟一谈到生死,民间的态度一直是和“迷信”挂钩的,而且笃信“半夜鬼敲门”的设定。

例如游戏《烟火》中对于死者的态度和迷信的举措(后面会详细说)。以及电影《回魂夜》中对于死者回魂的描述(也在后面细说)。

恐怖喜剧《回魂夜》,比许多恐怖片恐怖

这种迷信,是对我先前提到的“新式志怪”的一种回应,因为在经历了那样一种叛逆期之后,恐怖故事需要寻求一个更为稳定和古老的根,迷信就充当了这个根的作用。

像是电影《中邪》中因为迷信而引发的全部故事。若是没有了迷信这一根基,在稳定的社会背景下,恐怖故事只会越来越像是“都市传说”,而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式恐怖”

《中邪》

顺带一提,《中邪》其实拍的挺好的,我当初半夜三点多看,播放录像那一段把我快吓疯了

 

再谈回阴阳先生,阴阳先生的传统设定中,必定有“懂得玄学知识”和“知道当地迷信”这两个设定,除去了“懂得玄学知识”,那就是故事里出现的“村里的老人“。(恐怖故事里村头老人可爱说话了

除去了“知道当地迷信”,那就是故事里“别的地方来的道士”。这是两个可以分离的设定。

如果要编造一个恐怖故事,怎样去塑造一个拥有这两个设定的角色?

普通人捡到经书,然后遇到怪事,那是更之后新式恐怖的思路。研究民俗的学者下乡采访遇到鬼怪,那算是上世纪科研工作怪事,以及近些年外来的叙述方式结合后的产物。

在乡野中,我们何必去塑造一个这样的形象,既然我们要“懂玄学”和“知道当地迷信”,那直接借用那些和这方面打交道的传统职业不就好了,于是“风水先生”出现了,有着神秘外衣的“木匠”出现了,再之后,更为恐怖神秘的“扎纸匠”出现了。

但注意,这些职业虽然都或多或少包含在阴阳先生这一统称当中,但因为职业的性质,其故事的传播和发展都只能在故事的发生地点附近,是局限性很大的设定。

如何让这一局限性缩小,那就将设定扩大,将民间迷信中公认的一些东西抽取出来。也把这些职业换成“民间的道士和尚”。于是,阴阳先生应运而生。

阴阳先生从统称到成为正式职业,正是中式恐怖走向稳定和明确的特点。


在阴阳先生做主角之后,观众和玩家逐渐开始习惯这种救世主的存在,中式恐怖也逐渐到了发展的巅峰期。

可巅峰之后就是下坡路,自从英叔的僵尸片没落,香港龙虎武师演员逐渐被电影技术取代,作为恐怖宣传大头的电影也开始转型。在那个游戏尚不发达,纸媒有些老旧的年代,电影承当起了文化发展的风向标。实际上我们想到中式恐怖,脑子里蹦出来的画面绝大部分都是那些老港片呈现出来的布景。

正是这种衰弱,中式恐怖也开始迫切的寻求转型,实际上当我们看《山村老尸》,为什么会觉得恐怖,一部分是因为楚人美真的吓人,还有一部分,那就是以往那个拿着桃木剑的英雄已经不在了。

当普通人正式成为恐怖的主角,中式恐怖似乎找到了一条逆境中的求生之路——代入感。

与看恐怖故事的脑补,以及玩游戏的操作不同,这里的代入感是电影独有的,因为既定的内容和具象的场景,如何让观众不厌烦且感到害怕,最好的解决方案,便是将场景换成现代都市,人物变成平凡的普通人。

这种求生式的发展,最后延申出了新时代的中式恐怖——新式恐怖。

在这一时期中,仍然存有中式恐怖的东西,例如”风水“——导致故事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悲剧“——导致故事发生的主要原因。”中式恐怖元素“——传统的设计,与观众儿时的故事呼应。

在这些保留元素的加持上,创作出新时代的故事,例如我认为非常经典的电影《双瞳》

城市里的道观,修炼成仙的传统故事,以及没有打鬼加成的主角,这些创新像是典型例子一样。

而如今的逐渐发展的恐怖游戏,如《纸人》《诡港实录》《烟火》《夜嫁》等,都是采用了新式恐怖的方法。这个我会在之后的新式恐怖那一期详细的说。


而如果有人说”网文不是还有很多阴阳先生吗?“那我只能说,恐怖文学的发展和中式恐怖的发展是一样的。

同样是早期的传统恐怖开始,经过电影的发展兴衰之后,网络文学的恐怖类也逐渐发展,如早期的《苗疆蛊事》《鬼打墙》等开始发展,到之后的《民调局异闻录》《我当道士那些年》《我当阴阳先生那几年》等,中式的恐怖网文逐渐走向巅峰。再之后,到了《阴阳先生》《灵异怪谈》,这类中式的恐怖网文实际上已经到了末路,必须靠着往玄幻方向靠才能保证阅读量。

而再之后,我印象里是2019年吧,这类中式恐怖的网文,可以说已经不再有了,市场不再接受了,整顿过后,更是不能再写。

到了现在,中式恐怖的网文只剩下了元素被加入到新式的恐怖当中去,例如《我有一座恐怖屋》。(再多的也想不起来了,因为这几年也因为一些事情有了些”网文阅读障碍“,所以之后新出的网文都没看过了。)

我记得这么清楚,也是因为当时开一本新书。我是比较”old school“的那种人,当时想写的就是比较传统的恐怖故事,结果编辑就说了,你以后别再写传统了,过不了审核的。那时候我就知道,市场会不断发展并且催生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但我们熟悉的一些东西,终究也会因为这些新东西不再存在。

正如曾经的香港电影那样,或许这几年的游戏正在逐步重现当年的那种荣光,但真正的中式恐怖,还会再有吗?这个话题,我们下一期,慢慢聊。

最后,还是求一下关注收藏转发,打赏什么的,也可以有啦。《泰拉瑞亚武器解析》和《异世界穿越准备》逐步更新中。已经完结的《泰拉瑞亚怪物解析》在主页,各位可以点头像观看。

游戏

Steam特惠:《皇牌空战7》《小小梦魇2》《火影忍者:究极风暴4》等特惠信息

2021-10-2 12:04:07

游戏

10月都有哪些好游戏?除了仙剑7,还有一堆大作榨干钱包

2021-10-2 12:04:10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