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国际头条:变化层出不穷的一年丨回望2021㊱

2021年8月20日,阿富汗喀布尔,美国军队继续在喀布尔机场协助撤侨工作。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安晶

2021年是新冠病毒持续扩散的一年,也是变化多端的一年。

就在各国疫情有所缓和时,新毒株奥密克戎强势袭来。国际政治舞台上,当美国总统拜登开启第一个总统任期时,德国老将默克尔卸任总理之位。阿富汗塔利班武装以超出所有人预料的速度拿下阿富汗控制权,伊朗总统换人则让已现曙光的重返伊核协议谈判再度前景不明。

随着美国调整战略重点,中东局势悄悄发生变化,昔日的对手们开始互递橄榄枝,准备靠自己的力量维护地区稳定。中东紧张气氛缓和时,俄罗斯与西方的博弈加剧,从乌克兰问题到天然气运输,老对手之间对抗不断。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能源短缺也让气候变化问题成为热点,此前保持低调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在今年高调亮相。

疫情持续,全球经济艰难复苏

2021年是新冠疫情持续、经济缓慢复苏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全球新增新冠确诊和新增死亡均超过了2020年。

截至北京时间2020年12月31日,全球累计新冠确诊超过8253万例,累计死亡超过180万例;到2021年12月20日,全球累计确诊已超过2.74亿例,累计死亡超过535万例。

但2021年也是全球推广疫苗接种、各国开始研发新冠特效药的一年。欧洲完成两剂疫苗接种人口占比达到60%,北美56%,亚洲53%,非洲仅8.3%。

疫苗出现为全球经济复苏点燃了希望。去年,全球经济萎缩4.3%;今年6月,世界银行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5.6%。然而,在生产需求快速上涨之时,全球供应链受疫情影响持续阻塞、多国遭遇劳动力短缺,再加上多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通胀飙升成为突出问题。

截至11月,美国通胀率连续六个月超过5%,11月更是达到6.8%,为1982年以来最快增速。同月,欧元区的通胀率升至4.9%,为25年来新高。在南美洲,11月巴西年化通胀率达10.74%,为18年来最高。

让前景更复杂的是,今年即将结束之时,新毒株奥密克戎再次搅动全球。连此前“躺平”的英国都收紧限制措施,荷兰实施全国“封锁”,德国开始最严旅行限制,韩国放弃与病毒“共存”政策。

受通胀和疫情影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从此前的5.7%下调至5.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表示或将下调预期。

但摩根斯坦利预测,全球主要市场的通胀将在2022年达到顶峰,随后下降。而随着新冠药物陆续出炉,明年将成为发达国家争相购买新冠药物的一年。

拜登上任,计划赶不上变化

2021年是拜登出任美国总统的第一年。对内,他承诺抗击新冠、复苏经济、促进团结、增强力度应对气候变化;对外,他主打“美国回来了”,目标修补与盟友关系、从中东等地区争端中抽身,将制衡重点放在亚太。

然而事与愿违,在2021年将结束之际,无论在应对新冠、复苏经济还是促进团结上,拜登都在面对危机,部分挑战甚至来自民主党内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从上任后,拜登签署了1.9万亿美元的新冠刺激方案、1万亿美元的基建法案;美国完成两剂新冠疫苗接种的人口从今年1月的1%上涨到目前的60%,全国失业率降至4.2%。

但到11月底,美国今年的新冠死亡人数达到38.6万,超过了去年全年死亡。随着奥密克戎毒株扩散,美国又迎来新的疫情高峰。而由于疫苗怀疑论等因素,美国的疫苗接种进入瓶颈期。

在经济上,美国正处于历史性的通胀飙升、供应链阻塞和劳动力短缺。美联储“放水”过头、拜登的新冠刺激方案大笔撒钱,都被视为推高通胀的因素。

在应对气候变化、改善民生等问题上,拜登将“重建更美好未来”法案视为关键。但在临门一脚时,法案遭到了民主党参议员曼钦的反对。今年通过该法案无望,民主党内部矛盾成为焦点,拜登统领民主党的能力遭质疑。

在外交上,拜登虽然高呼要恢复与盟友的关系,但美国在没有与盟友商量的情况下从阿富汗完成撤军、抛开欧盟与澳大利亚和英国组“小团体”等做法给盟友关系增加了新的裂痕,欧盟再提设立欧洲军计划。另一方面,美国加速战略东移,集中力量制衡中国和俄罗斯。俄罗斯已谴责美国在亚太地区拉帮结派是在破坏地区安全。

2022年,拜登将迎来上任后的重要考试——中期选举。而11月,共和党人赢得了被称为中期选举“风向标”的弗吉尼亚州州长选举,给民主党人敲响警钟。拜登本人的支持率已从最初的53%下降到目前的43%,接近特朗普的水平。

阿富汗塔利班拿下控制权,急于寻求国际认可

今年8月之前,没有人料到阿富汗塔利班能在如此短时间内拿下对阿富汗的控制权。

被挡在喀布尔国际机场外的逃难者、从美军飞机起落架坠落的年轻人、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在爆炸袭击中身亡,成为美国20年阿富汗战争最后的注脚。美军的撤离让严重依靠外援的阿富汗政府信心崩塌,士兵不战而降、政府高层匆忙逃离。

至此,在2001年倒台的阿富汗塔利班再次上位,美国的阿富汗战争宣告失败。按照美国布朗大学的估算,美国在阿富汗战争的总投入超过2.3万亿美元,但阿富汗依然是全球最贫穷国家之一,鸦片产业则蓬勃发展。20年战争造成至少11万阿富汗人和3500名北约士兵丧生,约600万阿富汗平民逃难。

塔利班上位后面对的是阿富汗接近崩溃的经济、被连年战争破坏的基建、近95亿美元央行资产遭冻结、严重旱灾和国际社会的不认可。

塔利班临时政府的单一构成、限制女性教育和就业等操作引发了国际社会抗议。为了获得国际援助,塔利班承诺改善女性权益等问题,但具体实施还有待观察。

而作为执政方的塔利班还需面对“伊斯兰国”(ISIS)的频繁袭击。目前阿富汗的ISIS士兵数量预计已涨至2000到3500人,美国官员预测,阿富汗ISIS可能在明年就有能力能袭击美国本土。

缅甸军方再接管政权,东盟团结遇挑战

今年2月,缅甸军方突然“掀桌”、时隔10年再度接管政权,以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和总统温敏为代表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官员遭到逮捕。这也是昂山素季自2010年获释以来再次被军方拘捕。

昂山素季被捕后,缅甸全国爆发了抗议游行。随着与军方的对峙持续,抗议从最开始的非暴力抵抗运动演变为了武装抵抗。民盟则主导成立民族团结政府,并联合300多个武装组织组建人民国防军,宣布对军政府开战。

但相比进行了50年直接军政府统治的缅甸军方,民族团结政府在军事上并不占优势。为解决人民国防军指挥混乱、武器不足的问题,到年底,民族团结政府宣布成立专门指挥部门,并着手武器生产。

在民盟与军方对峙之时,缅甸少数民族武装也趁机扩大地盘。钦邦、克伦邦、克耶邦、掸邦北部等地战火不断。受战乱和新冠疫情影响,世界银行预计缅甸经济将在2021财年萎缩18%。联合国警告,到明年上半年,缅甸将有近一半人口陷入贫困。

缅甸问题也成给东盟不干涉内政原则和东盟团结造成挑战。今年以来,东盟的斡旋调停没有取得明显进展,各国对缅甸军政府的态度存在分歧。明年,柬埔寨将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缅甸问题成为了该组织需解决的首要难题。

东京奥运会终成行,日本首相却下台了

受新冠疫情影响推迟一年后,东京奥运会于今年7月在无观众的模式下召开。但奥运会召开同时,日本前首相菅义伟的支持率跌至去年9月上任以来的最低。

按照菅义伟和其前上司安倍晋三原本的想法,成功举办东京奥运会是提高支持率、提升日本国际形象的加分项。而随着德尔塔毒株扩散、东京进入紧急状态,政府继续举行东京奥运会成为了明显扣分项,引发民众强烈不满。

奥运会后,菅义伟内阁的支持率跌至30%以下,日本的疫情持续加剧。9月,菅义伟宣布不参加自民党总裁选举,也就意味着到9月底自民党总裁任期满后,菅义伟将辞去首相一职。

日本前首相菅义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菅义伟结束短暂的首相生涯后,岸田文雄在安倍晋三所属自民党第一大派系细田派以及前财务大臣麻生太郎所属麻生派的支持下,赢得自民党总裁选举,接替菅义伟出任日本首相。在10月的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和盟友公民党拿下绝对多数席位,岸田继续执政。

为了回报细田派和麻生派等自民党大派系的支持,岸田内阁中的关键职务均由细田派和麻生派等占据。安倍晋三还出任了细田派会长,成为日本政治幕后的“造王者”和最大赢家。

除了提出“新资本主义”、让经济增长和分配实现良性循环外,岸田的大部分政策延续了安倍时期的方向。在今年快结束时,岸田宣布将集自民党全党之力实现修宪。修宪正是安倍晋三多年来一直未完成的夙愿。

欧洲稳定器默克尔退休,德国新总理任务艰巨

连续执政16年,带德国度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又开始应对新冠疫情的默克尔于今年退休。默克尔退休时,她已经历经了五位英国首相、四位法国总统、四位美国总统。

默克尔的稳健、务实和政治灵活性为她赢得了危机管理者和欧洲稳定器的声誉。在默克尔任总理时期,德国经济连续10年实现增长,创下德国统一以来最长增长期。

在对外关系上,默克尔常年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促进欧盟团结;对中国和俄罗斯,默克尔也保持沟通协调。她先后12次访问中国,访问次数远超其他西方大国领导人。默克尔任总理期间,中德关系升级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建立了中德政府间年度磋商机制。

但2015年欧洲遭遇的难民潮成为了默克尔在政治上的分水岭。默克尔向难民打开大门的决定引发国内选民的不满,导致其支持率跌至冰点。自此后,默克尔开始收紧难民政策,最终在2018年宣布不再竞选基民盟主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接棒默克尔的新总理朔尔茨被认为是风格与默克尔最接近的总理候选人。与默克尔类似,他也属于务实稳健派。朔尔茨曾担任汉堡市长,汉堡与中国商业来往频繁。

但与默克尔执政时不同的是,朔尔茨所在的中左翼社民党与环保主义至上的绿党和主张经济自由主义的自民党达成执政联盟。三党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理念,如何协调三党成为了朔尔茨的重要功课。

在与中国关系上,虽然绿党的态度强硬,但朔尔茨重申中国是德国重要的经济伙伴,强调要走务实路线。在年底与中国领导人的通话中,朔尔茨表示其愿意继承和推进德中友好与合作。

伊朗换总统,重返伊核协议谈判一波三折

拜登赢得美国总统大选后,伊朗前总统鲁哈尼所代表的温和派曾认为将迎来一个窗口期:在今年6月的伊朗总统大选前就美国取消制裁取得突破,为温和派参选提供助力。

2015年签署的伊核协议是鲁哈尼政府的重要政绩,也是奥巴马政府的重要政绩。特朗普2018年单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美国重启对伊朗的制裁,促使强硬派在伊朗占上风。

在伊朗大选前,美国与伊朗在维也纳进行了六轮非直接谈判。有欧洲官员透露,当时谈判已经完成了70%到80%。但到伊朗大选时,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大选开始后谈判暂停。最终,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门生莱希当选伊朗新总统,强硬派大获全胜。

莱希出任总统后,并没有立刻把精力投入到伊核协议谈判上,而是先处理国内的新冠疫情、加大疫苗采购。直到11月底,暂停了五个月的维也纳谈判才重启,而谈判刚重启就开局不顺。

欧洲指责伊朗想抛开前几轮谈判艰难取得的进展,重新就核心内容进行商谈;美国指责伊朗在为争取更好的协议内容而拖延时间,威胁如果协议之路走不通,将采取“其他选项”;伊朗则坚持,美国需取消所有制裁,同时保证今后的美国政府不会再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

自12月17日后,谈判再度暂停,预计将于今年最后一周重启。虽然一波三折,但伊朗没有放弃谈判路线,甚至对谈判前景表示乐观。而只要各方依然愿意保持对话,谈判还将在明年继续。

俄罗斯与西方博弈加剧,明年或更激烈

今年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博弈升级的一年。

从乌克兰问题、白俄罗斯难民危机、雇佣兵集团瓦格纳、能源输送到“北溪2号”管道,俄罗斯与欧美的政治博弈层出不穷。

拜登上台以来,美国为强化北约联盟而不断打压俄罗斯。北约加大对俄边境的侦察、在俄罗斯家门口军演、为乌克兰提供武器和训练以及乌克兰想在加入北约上迈出大步,都在挑战俄罗斯的红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3月和10月,俄罗斯先后两次向乌克兰边境大规模增兵,美国两次指责俄准备入侵乌克兰。10月,俄罗斯与北约再次“断交”。

俄罗斯总统普京要求北约就不再东扩做出法律保证、拒绝乌克兰加入北约。没有得到回应后,俄罗斯警告,如果西方国家不回应,俄将考虑在白俄罗斯部署核武器。

由于欧洲大陆对俄罗斯能源供应的依赖,各方的政治军事矛盾也延伸到能源领域。当欧洲因新冠疫情、极端天气等因素遭遇能源短缺时,部分国家指责俄罗斯故意减少天然气供应。同时受乌克兰问题影响,德国新政府已宣布暂停对“北溪2号”管道的审批。

但在对抗加剧之时,各方依然在确保让对抗处于可控范围。目前俄罗斯对西方的打压保持了克制,拜登也与普京举行了线下和线上峰会。拜登表示,美国没有考虑单方面向乌克兰派军。

而明年,北约将在马德里举行峰会,审议批准北约未来10年的新战略构想。届时,欧美与俄罗斯的博弈还将加剧。

中东对手改善关系,沙特与阿联酋加强竞争

特朗普任美国总统时期,伊朗被定为美国在中东的最大威胁。为制衡伊朗,美国动员海湾国家结成反伊朗联盟,甚至成功说服阿联酋等四国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

但在拜登上台后,美国加速从中东收缩、试图通过重返伊核协议暂时淡化与伊朗的矛盾,集中精力将重点放在亚太地区。

美国的战略调整立刻影响了中东各国的对外政策,曾经的对手国开始着手改善关系,以在美国转移注意力后靠自己维持地区稳定。

在这一年中,沙特阿拉伯开始与伊朗接触,两国自2016年断交以来首次举行会谈。今年即将结束时,沙特表示希望与伊朗实现关系正常化。

11月,伊朗副外长访问阿联酋;随后阿联酋国家安全顾问访问伊朗,成为2016年阿联酋降级与伊朗外交关系以来,首访伊朗的高级官员。

在叙利亚,曾支持反政府武装的沙特和阿联酋都向叙利亚政府抛出橄榄枝。沙特计划与叙利亚达成外交正常化协议,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还与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通话。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也通过投票,决定由叙利亚承办2024年的阿拉伯国家能源会议。

土耳其则开始与阿联酋、埃及、沙特等海湾国家改善关系。11月,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自2012年以来首次访问土耳其,结束了两国近10年的冷战。除美国转移重点外,土耳其的外交政策转变也是受到里拉危机影响,以吸引更多国家在土耳其投资。

在中东对手改善关系之时,中东地区老牌盟友沙特与阿联酋的矛盾则被摆上台面。7月,由于两国的分歧,欧佩克+部长级会议一度取消。沙特和俄罗斯考虑暂停原计划的欧佩克+增产以报复美国释放战略石油储备时,也是阿联酋表示了反对。

为摆脱对石油经济的过度依赖,沙特和阿联酋都在进行经济多样化转型,两国均制定了“2030愿景”计划。随着推动经济转型,两国今后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候变化问题成热点

欧洲多国和北美遭遇历史高温、德国经历“百年一遇”洪灾、阿富汗遭遇30年来最严重旱灾、双“拉尼娜”年,今年是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一年。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今年的报告预测,在未来几十年里,暖季将变得更长,冷季将更短,同时极端天气事件将变得更频繁,对农业和人体健康带来更大挑战。

2021年7月16日,德国持续遭遇严重洪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极端天气已经影响到能源供应。四分之三电力依靠水电的巴西遭遇近20年来最严重干旱,导致该国水电站无法正常运行,电力供应持续紧张;风能不足和寒冬造成的能源储量下降加剧了欧洲的能源危机;全球最大煤炭出口国印度尼西亚遭遇的暴雨影响了煤炭供应。

美国国防部还发布报告,列出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包括海平面上升将导致部分军事设施被淹、极端天气加剧影响海军、空军的任务执行。

在极端天气危害加剧、拜登力推气候政策等政治因素影响下,今年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成为焦点。各国达成的公约首次提及化石燃料,指出应逐步减少煤炭使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补贴。

但发展中国家进行能源转型的资金来源、可再生能源的技术问题、能源转型与各国生产需求的矛盾依然有待解决。明年11月,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在埃及召开。会议将评估各国减排承诺的兑现情况,并目标让各国做出更多承诺。

国际

伊核问题第8轮会谈启动,伊朗提前释放重要信号

2021-12-30 18:03:11

国际

【专访】齐泽克:西方迫切需要一场真正的觉醒

2021-12-30 21:02:02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