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瞻|养老、普惠、绿色金融 2022年保险圈最期待的两会高频词

财联社(记者 杨芮)讯,两会召开在即,2022年的保险圈最关注哪些内容?

作为意义非凡的一年,展望2022年的保险高频词,非养老、普惠和绿色金融三大关键词莫属。站在新的起点和时代背景之下,保险业在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民生中的作用正不断凸显。

财联社整理了已经陆续公布的提案、议案,并进行了多方采访,为读者呈现今年两会或成为最大热点的保险三大关键词。

在人民网策划的全国两会调查中,在网友投票选出的“2022年全国两会调查十大热词”中,“社会保障”位列前茅。据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此次调查的网友对于加强老年健康服务的关注度非常高。从近期陆续公布的提案来看,养老不仅仅是保险圈的热词,更是全社会的关注重点。

回顾去年、展望2022,围绕保险保障提出提案议案也非常之多,重点在聚焦“惠民保”、“长护险”等新险种,力求在打造多层次保障体系的同时,共建普惠保险创新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双碳”目标之下,保险资管行业绿色金融及可持续投资发展、以及绿色保险更是成为了2022年的一大新热点。

养老热度飙升 多层次养老保障受关注

养老保险是去年两会、今年地方两会、以及今年已陆续公布的提案、议案中的关键词。

养老保险分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三大类,也被称为“三支柱”体系,不少地区今年将完善二、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作为工作重点。

安徽提出大力发展企业(职业)年金,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广东提出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构建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海南提出完善二、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

3月2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在养老保险方面,与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相比,第三支柱发展最滞后,迫切需要加快速度。在养老保险方面,去年以来,银保监会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正在积极稳步推进。

近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2月21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的通知》,明确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提交了多份议案,其中一份提案为“关于提高企业年金强制性促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发展”。

对于提升企业年金强制性,扩大覆盖率,孙洁提出了具体建议:一是优化制度设计,推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协调发展;二是加快调整企业年金机制,扩大企业年金缴费来源,协调企业养老保险整体发展;三是简化加入企业年金程序。

全社会对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关注持续升温,多个监管文件的出台、以及今年两会议案、提案中透露出的关键点,无疑将进一步推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养老保障需求。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和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负责人朱俊生分析,“为进一步健全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可充分吸收国际经验,发挥市场机制在养老金体系改革中的作用,促进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具体有以下建议,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个人自我养老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养老金体系中的作用、适当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建立养老金体系三支柱之间对接机制、优化财政和税收激励政策、完善账户制经营模式、发挥保险业在第三支柱建设中的独特优势以及完善个人养老金运行监管体系。”

就具体保险公司如何参与,中国人寿集团党委书记白涛3月2日给出的一组数据可以显见。据白涛介绍,中国人寿积极参与“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在第一支柱方面,中国人寿养老险公司专业化运营超过15年,管理社保基金规模近300亿元;在第二支柱方面,中国人寿养老险公司提供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管理全流程服务,目前管理企事业单位养老金规模约1.2万亿元,为32个统筹区提供职业年金管理服务,服务企业年金客户近3万家;在第三支柱方面,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积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保障人群超2300万人;承保具有养老属性的保险业务超过5200万件,积累的准备金约1.7万亿元。

普惠保险升温 “惠民保”成现象级产品

两会代表委员也围绕保险保障提出提案议案,重点聚焦“惠民保”、“长护险”等新险种,力求在打造多层次保障体系的同时,共建普惠保险创新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惠民保”是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的俗称,是商业保险参与多层次医保体系的制度创新,是为中低收入群体对冲高达10.7%的医疗通胀率和分摊其高额医疗费用负担的大胆探索,是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实践。

2021年银保监会及时印发了《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对鼓励和规范发展惠民保提出一些要求。

今年多位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亦聚焦于此。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提交的提案中,其中一份聚焦于规范促进发展惠民保。“既然惠民保是一件好事,就应该把好事办好,未雨绸缪,防止出现由逆向选择和死亡螺旋导致的保险主体退出和市场一地鸡毛的后果”,针对于此,郑秉文提出了三项建议分别为:第一,建议国家医保局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惠民保;第二,建议国家医保局允许和鼓励各地使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保费;第三,建议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和制订行业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精算研究所所长张琳也将在今年两会上,就完善“惠民保”管理制度促进其健康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张琳提出,考虑到筹资途径多元,例如医保个人专户余额,张琳还建议人民银行支持豁免惠民保的业务的支付通道费(银联、微信、支付宝等),鼓励保险行业各类主体积极参与民生项目。

孙洁亦建议,从三个方面加大“惠民保”政策支持力度,更好地发挥“惠民保”的积极作用。一是完善“惠民保”相关制度机制,二是构建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三是推动中西部地区“惠民保”业务发展。

据一位中型险企“惠民保”业务负责人分析,“‘惠民保’这两年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保险业的现象级产品,虽然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对比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可以看出业务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息息相关,政策支持、税收优惠以及数据支持都给业务发展带来了非常多的便利,但可以预见的是,‘惠民保’越来越趋近于大病保险,在普惠保障和商业利益中如何权衡事关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截至2021年12月,全国27省的200多个地级市推出上百种惠民保类产品,累积参保人数近1亿人。“惠民保”的井喷式发展,反映出我国民众健康意识的逐步提升,以及对健康保障的巨大需求。

绿色金融新宠 供需两端共发力

今年全国两会恰逢“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两会主题亦有望围绕“十四五”规划展开,作为“十四五”的重要板块,绿色产业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其中绿色金融亦是今年银行、保险机构的“新宠”关键词。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支持绿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的需求不断扩大。

在今年孙洁提交的《关于加大绿色保险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议》中认为,绿色保险作为绿色金融的组成部分,在加快助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能够发挥独特作用。具体而言,体现在四方面,分别是助力绿色科技创新、助力绿色消费、助力乡村振兴以及助力绿色产业发展。

据一位中型财险公司人士分析,“绿色保险这两年的发展速度加快,事实上,保险业和绿色相关的是供需两端,即产品端和资金端。这两年在环境、天气、绿色能源以及技术等相关保障的产品层出不穷。”

与传统保险不同,绿色保险更注重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保险产品与服务之中,达到助推经济效益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双赢的目的。保险机构可以为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环保技术装备等提供保险服务,保障其安全、质量、性能方面的风险,为绿色新技术的落地推广保驾护航。

《保险碳中和系列报告》认为,保险是市场化碳排放治理的重要参与方之一,通过创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能够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当前,行业各界已经关注到绿色保险在促进低碳转型、提供风险保障方面发挥的独特杠杆作用。

近年来,我国绿色保险的发展成果已经初步显现,但与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保障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需要在产品供给、保障覆盖广度与深度、风险数据积累、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

从资金端来看,保险资管行业也在积极发挥保险资金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风险,推进ESG投资等可持续投资理念与实践的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 周燕芳建议,进一步鼓励保险机构参与绿色投资。

截至2021年末,保险资金通过债券、股票、资管产品等方式投向碳中和、碳达峰和绿色发展相关产业账面余额超过1万亿元。在保险资管产品方面,截至2021年末,保险资金实体投资项目中涉及绿色产业的债权投资计划登记(注册)规模近1万亿元。

据一位保险资管业内人士分析,“绿色金融方面的投资还有很多可以操作的空间,比如针对绿色底层资产以及ESG投资工具等,除了一些创新性的绿色金融产品,对清洁能源等公司的股权投资也是保险资金参与的形式之一。”

另据一位大型保险资管投资部人士透露,“养老金、保险、社保等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长期资金进入ESG投资市场,加大力度布局绿色板块是大势所趋。”

财经

【财联社时评】现出原形,“自产自销”的FOF基金要不得

2022-3-4 7:12:36

财经

【数读IPO】 明星机构云集 近半营收来自华为的“IT外包商”今日申购

2022-3-4 7:45:46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