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冷静

21世纪刚刚降临的时候,人们发现的第一个深刻的事实是,启蒙主义即将过时。

我们热情洋溢地讨论着“信息大爆炸”“信息自主”等等公共议题,微博、脸书、推特、微信、抖音,当时还存在于久远的将来。

电子信息,主要以门户网站这种形式存在。在今天,它陈旧如前朝往事。

然而,正是在这种“原始”状态下,人们就敏感地预见到,信息的生产和分发权将彻底平民化,不再依赖文化、思想精英的供给。

20年后,预言早已成真。

两岁童稚,就能熟练地划动智能手机;耄耋的老人,也能娴熟地使用各种APP。每一个人都可以把所见所思,以自媒体的方式共享,分发。

然而,结论却是错误的。

信息生产与分发的平民化,没有带来真理的清晰判然,反而演变为民粹化,甚至反智主义。而当文化、思想精英路末途穷,纷纷淡退、消失的时候,人们悲哀地发现,这个时代似乎比过去一切时代都更加需要启蒙。

2013年8月29日,一家位于长沙市繁华商业区坡子街的报刊亭,来自湖南湘潭的文女士两年前接下这家报刊亭。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悄然发生着变化,许多读者上报刊亭买报纸的习惯逐渐被打开手机看新闻取代,报刊亭的经营面临着来自互联网技术的冲击和挑战

不过,当下的启蒙需要,涉及的已经主要不是内容的问题,而是方法论问题。

第一次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第二次启蒙,改革开放后的多元价值输入。这两次,都可以理解为内容的启蒙,提供的是各种通往现代化、现代生活的思想和主义。

如果把现在亟需的社会文化重整,标记为第三次启蒙,那么,它最需要的不再是思想和主义,而是冷静的态度。

在这个唾沫横飞的时代里,作为文化建构的参与者或接受者,都尤其需要理性、良知与责任。

发现自己

由五四新文化运动承载的第一次大启蒙,是从一本杂志开始的。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二期起改名《新青年》。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五四”时期革命刊物《新青年》在上海创刊,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第二卷改名《新青年》

生逢其时。

当年12月,袁世凯登基,帝制复辟,祭天祭孔。1917年6月,张勋复辟。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各派势力,以暴力为后盾,自领“封邑”,压榨农工,封建主义不用复辟,自在其中。

民国,徒具虚名。以新青年为中心,启蒙主义的烈火熊熊燃起。

它攻击奴隶道德,把人从驯顺与服从的文化合理性中打捞出来;

它关怀妇女儿童,把人从财产与附庸的物的属性中拯救出来;

它倡导人人平等,把人从封建的等级秩序中拆分出来;

它高扬科学、民主、进步的大旗,把整个民族从愚昧、专制和落后的泥淖中拉扯出来。

它倡导白话文的应用、语言文字的简化,让启蒙主义更好地贯彻,也把长期被少数上层阶级垄断的思想、文化的权柄,交诸平民之手。

你是你自己,一个独立的人,不是牛马,不是奴隶,不是谁的附属物。

你享有人作为人的一切天生权利,可以自己辨别是非,自己选择生活,自己创造幸福,最终,可以参与一个现代中国的建设。

人们发现了自己。

先贤告诉中国人,你自己自由、独立、有尊严,国家就会自由、独立、有尊严。

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是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肇始于北京,燎原于举国。

重新发现自己

1977年,走出动荡的中国,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马上恢复高考。

1977年,在北京,参加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青年正在认真答卷

清醒的领导者知道,知识、科学有多重要,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有多重要。

反思过去的路,人们发现,社会的过度整合,把个体消融了,人们丧失了个体意识、独立精神、判断能力和抉择权力。

第二次大启蒙,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下展开。

这一次的特征是,人们从长期单一化的思维框架中挣脱出来,主动地去寻求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多元性。

恰逢其时。

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正在激烈涌动,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育,需要与之配套的价值观。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中国复关和入世15年的谈判历程跌宕起伏,艰苦卓绝

市场交换要求人们能对物拥有支配权,能自主选择交易,在此过程中不受任何强制力量的左右。于是,物权意识、产权意识、自由平等意识被逐步提倡。

归根到底,是需要重新发现自己。

萨特、尼采、叔本华……通过书本的形式广泛钻进中国人的思想世界。

人们还需要更多。

全面打开的国门,加剧了人和物的流动,但也会有看不见的风,无声地吹来新的价值、思想、观念、风潮。

1985年,在中国最开放的南部城市广州,《南风窗》杂志诞生。

今天有读者说,这是一个诗意的名字。

那时的中国,最需要的不是诗意,而是眼界。人们需要看见更多,听见更多,触摸更多,思索更多,才能创造更多。

它初生之时,就立志给中国人介绍改革开放的新事物、新观念、新趋势、新潮流,让人们从这一个少见的窗口,去获取生活和视野之外的信息、理念、知识和想象。

它在此种文明体系里,眺望彼种文明体系,观察另一种制度设计,政治文化理想,高效率的经济社会运作方式,以及在财富的指挥棒下,他方的人们如何实现“自利而利他”。

它致力于让中国人确认,我们基于人性需求的必要的利己,和对个人更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这一向往驱动下的所有合法的努力,并不可耻,而是一种更可持续的奉献方式。

它关注公共利益,支持和宣扬改革,守中持正,看护市场与权力的边界。

它是大学生们最期待的精神食粮,是未来社会精英的思想需求供应者,是政府工作者与学术研究者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

它和许多卓越的传媒机构、文化单位、思想精英一起,置身这一启蒙过程。

认识你自己,认识新世界。

回到自己

21世纪,一切又变了。

正如开头所言,人人都是信息提供者,同时又是信息接受者,预示着启蒙主义的退场。

门户网站、博客、微博、微信、抖音……

各种支持信息和思想自我生成的新载体,导致信息和思想不再具有稀缺性。甚至因其泛滥,而接近空气和水,变成一种“准自然资源”。

启蒙者与被启蒙的大众之间,所需要建立的“权威—接受者”的单向关系,不再成立。

精英们所陈述的内容,再也无法像前两次启蒙那样,让人们目瞪口呆、身体前倾、聚精会神。相反,它们显得稀松平常,甚至陈旧得让人不耐烦。

去中心化,让精英们无法再凭借自身知识进行壁垒自固,获取传道者的地位。

启蒙精英们的角色,被精熟于互联网传播的知识明星部分取代,但他们依据的是商业逻辑,而不是启蒙逻辑。

科技带来新的社会气象,这不是坏事。

旧的媒介进入衰落期,也是势所必然,该萎缩的,该消亡的,由他去,不足惜。

南风窗也感受过寒意。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也一度走到维持的边缘。

作为一个启蒙者,一个新思想、新事物、新观念、新趋势、新潮流的传播和鼓吹者,如果它不能再新,那就优雅谢幕。

幸而,经过数年的艰辛探索,它又焕然新生了。

它稳定住了市场,实现了全媒体矩阵覆盖,完成了写作者的更新换代,推动了读者的代际接续,融入了新的观念、潮流和趋势,蜕变为一个全新的、多元化的、专业化的现代传媒机构。

理想不死。

2020年4月,35周年了,这扇窗依然为你打开。

经常有人问: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答案不在于抛弃传统,恰恰在于初心不改。

物质形态、软件形态的革新,是全方位的,但它的核心精神被小心地保护了下来。

为了公共利益,用冷静的力量,守护理性、良知与责任,从未退让。

这一核心精神,是第三次启蒙的需要。

在如今的信息领域,人们可以得到很多,但难辨真伪;

鱼龙混杂之中,谎言容易流行,人们更容易被一些虚假信息吸引,甚至培养出对虚假的习惯或偏好;

人们可以轻易调动他人或被他人调动,但其中没有自我;

人们可以随意拼凑、组装、制造受欢迎的信息,但不顾社会后果。

我们发现:

当任何内容都不再稀缺的时候,确定的事实就变得稀缺了;

当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发声甚至齐声鼓噪的时候,冷静的思考就更其闪光;

当商业绝对左右了知识和思想的供给的时候,理性、良知、责任就至为宝贵。

科学的昌明,不妨碍愚昧的生长;进步的追求,不影响倒退的重返。

在看似人人都自主的世界,人们更加需要回到自己。

南风窗提供事实,供给冷静的思考,用理性、责任、良知,守护稀缺的价值。这些,都在它的专业能力范围内。

在信息爆炸、众口纷纭、情绪翻涌、利益扰攘、理想无存的时代,需要第三次启蒙。

但这一次,不再是内容上的,而是方法论上的。

什么方法论?

其必曰:冷静的力量。

作者 | 南风窗常务副主编 李少威

排版 | CAT

图片 | 部分来源于网络

南风窗新媒体出品

生活

34年前的切尔诺贝利,告诉我们说真话有多重要

2020-4-28 7:11:37

生活

5月1日起开放!故宫门票已秒光,国博门票也不多了!

2020-4-30 15:00:31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