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公司成长史(三):历久弥新的法国土豆育碧Ubisoft(上)

引子

 “电子游戏可以让我们以从未想象过的方式探索世界各地。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小小的方式为每个人提供一个机会,来欣赏我们对这一不朽建筑作品的敬意。”

——巴黎圣母院烧毁后,育碧宣布《刺客信条:大革命》限时免费

育碧出品,必属()

从无人问津,到赫赫威名,每一个游戏公司成就自我的历程都必将是一段低沉而深邃、如同他们所创作的游戏故事一般的动人史诗。

而有这样一家位于法国的游戏公司,玩家对他爱之深、恨之切,每当它公布新的游戏预告,玩家总是骂道“换汤不换药,换皮大世界”,但当游戏发售之时,又有同一批人为止甘愿剁手、掏出腰包……

“全境缩水”、”BUG信条”、”彩虹六号:掉线”……它几乎是一个活在玩家吐槽中的游戏公司

它,就是育碧娱乐软件公司Ubisoft Entertainment(以下简称育碧)。

育碧,让人又爱又恨的法国土豆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美国EA会被评价为全美最差的游戏公司?那么我会告诉他,因为育碧在法国。

当然,这只是一个在玩家之间广为流传的玩笑话罢了,它的背后正寄托着玩家对于这家公司又爱又恨的态度和殷切的期盼。

正是出自对这颗土豆的热爱,玩家才会在一次次游戏宣发的等待中怀揣希望,在一次次公司的财政危机患难与共;也正因为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的公司风格,才总让它的拥护者们咬牙切齿,破口痛骂……

如今,饱经风霜的育碧已度过了他的而立年华,回首过往,看那漫漫长征路,这颗土豆的光荣与梦想在今日被说书人们再次讲述。



第一节——种田世家创新业,传说帷幕终被

众所周知(大概),育碧的创建者是来自吉尔莫特家族的五兄弟:老大克劳德、老二米歇尔、老三伊维斯、老四杰拉德和老幺克瑞斯。

风光争胜时节,初看仍是少年

这兄弟五人先后呱呱坠地,纷纷降生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法国西北部小镇卡朗图瓦。他们的父母有着自己经营的农场,其日常的工作便是种植畜牧和对外销售一些农副产品。

可别小看这务农商人,在那个年代,种田养牛才是最为普遍的就业岗位,同样是土里长出的土豆,同样是施肥长大的瓜果,你若是想要卖的比别家的好,可不得要能说会道,硬是把那臭烘烘的肥料也给说成香的。

于是乎,这五兄弟在他们父亲的栽培下,渐渐也都拥有了朴实的性格和敏锐的商业嗅觉(奸商气质)。

更难能可贵的是啊,这兄弟五人还跟一根藤上的葫芦娃一样,齐了一条心。在大学学成后,五位兄弟中的老大和老二并没有各奔前程从此相隔天涯海角,而是……再次回到了父亲的农场帮忙干活。

是的,做游戏并非这帮年轻人的初衷

若不是生活所迫,谁又不想呆在家里种田呢

可在当时,他们农场的收益利润一直都不甚理想,而兄弟中的老三到老幺都还在攻读大学。高昂的税款和成本之下,仅仅靠着一头头奶牛根本无法“喂饱”这个庞大的家族。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咳,不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兄弟中的老大和老二决定另寻出路。

殊不知从那时起,兄弟五人的命运已经被计算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某一次老大去英国的旅程中,老大发现英国个人电脑的售价普遍比法国的要高出一头,敏锐的奸商本质帮助老大洞察到了这其中的商机。

1984年,老大和老二在一番心理斗争后,毅然决然地砸锅卖铁、东凑西凑,攒到了一笔小额资金,一家主要营业范围为代理电脑软件和教育类软件的邮购公司诞生了。

两兄弟各尽其能发挥所长,令这家公司的排面越来越大,随之带来的是源源不绝的订单和占据主导的议价优势。于是,他们又在1985年成立了吉尔莫特公司,主营计算机软件的分销。

再到了后来,老大又发现了法国游戏市场存在严重的缺失。几乎所有的电子游戏都必须依靠外来进口,而法国本土却没有太多的游戏软件开发商。

这不可不谓是一个庞大的商机,于是吉尔莫特公司开始积极向各地的游戏开发商争取本土代理权,巧舌如簧的他们成功说服了当时的几家游戏巨头,如美国EA、卢卡斯艺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冒险游戏市场的两大霸主之一,现上家被迪士尼收购……如果你不知道当时的它有多巨头,那我告诉你,他的上家在70年代拍了一部叫《星球大战》的电影,懂了吧)等。

《星球大战》,如今已不再仅仅只是一个电影

他们的商业计划无疑是成功的,游戏开始为公司带来不菲的资金来源,初窥到了游戏行业这块分量巨大却还在法国这块土地上无人问津的动人肥肉,已经让老大和老二赚得盆丰钵满。

当然,他们并未就此止步坐享其成,像农夫山泉一样,只做外国与法兰西游戏进出口的搬运工,反而是再开脑洞:

既然别人能研发游戏,凭什么我们就不能了呢?

这两兄弟都是毫无疑问的行动派,很快将这一想法化为了实践,在1986年的三月,他们拉上了还在上大学的三个兄弟,一起开了一家全新的游戏公司。

育碧Ubisoft,宣布成立。

育碧LOGO衍生史



第二节——游戏菜鸟上路古堡群英聚一堂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90年代,在法国的某本不知名杂志上,刊登了一家软件企业举办有奖编程大赛的信息,比赛的大奖是一台超好用的个人电脑(换在现在可能也就是一块砖吧……当然,值钱的砖)。这样丰厚的奖励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这其中,就有一个叫米歇尔.安塞尔的青年。

别看他笑得这么开心,其实他最喜欢的是任天堂()

不久后,他就将自己编写的动画短片投递给了本次比赛的主办方,并且非常顺利的……没能夺得头筹。

但是,这部动画短片虽然并未获得优胜,这位少年却收到了一个更大的惊喜——来自育碧的邀请函

原来,为了进行对游戏的设计与开发,五兄弟打着比赛的名号招贤纳士,挖掘出了一大帮子对游戏有着独特创意和有趣想法的年轻人,并向他们发出了育碧公司的邀请函。

随后,五兄弟把这些颇具才华的年轻人们都囚禁(并不是)在一座法兰西的古城堡里,一起进行游戏的讨论的研发。

如今的育碧工作室,规模不可小觑

这些年轻人都正值鲜衣怒马、青春年少的时期,无一不是敢闯敢做的梦想家,干劲十足的同时,也大都有着暴躁的臭脾气。但即便如此,五兄弟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兄弟一样,大家在古堡之中一起吃饭、一起工作、一起喝酒。

创办最初期,大家的工作时间都很不规律,经常是一旦团队萌发了创意,就要编写程序到凌晨两点,然后睡到中午才起来。

在公司刚起步的当时,这帮年轻人们可没有什么五险一金的承诺、更没有加班熬夜的补贴,对于他们而言,做自己想去做、热爱做的事情,就是命运带给他们最好的礼物。而正是因为这份乐于创作的激情和对游戏单纯的热爱,育碧在初期的发展可谓相当迅速。

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热爱,便有动力

话说回来,彼时的育碧,正希望借着游戏市场平面闯关游戏的热潮打出名气,鸣响踏入游戏行业的第一枪,所以他们看上了安塞尔这个年轻人,希望他能着手设计一款动作解谜类游戏。

这着实是对安塞尔的一次考验,别看他敢做敢闯,当真正轮到子弹上膛刺激战场的时候,长官却命令你来负责开这第一枪,这换谁不得慌。

当然,但恰恰激发了这位热血青年全方面的潜能。在半年的时间里,安塞尔几乎包揽了公司游戏设计、关卡编写、音乐、图形建模等所有的工作(如今,这样的工作被称为全栈工程师),为育碧建树颇多。

不久后,育碧整顿兵马,将开发团队集中到了法国的首都巴黎,而育碧的看家招牌——雷曼的形象,便在这座浪漫的城市酝酿而生。

雷曼多年来的形象演变,其割裂的身体已是特色

简单粗暴的线条设计,鲜明割裂的角色造型,橘黄色的蒜头发型,雷曼在安塞尔的笔下诞生了。为了减少对计算机运算的负荷和游戏的开发周期,安塞尔将雷曼的身体设定为各个部位独立分开,却又彼此联合的一个整体。

这样的造型设计乍看上去很不科学(也不是很魔法),但的确做到了将角色的身体联系紧密。而雷曼的可动部位也被切割成了五个单独的、可以各自运动的部分,这样的话,雷曼就能在奔跑和打斗中做出各种各样夸张而搞怪的动作,让整个游戏充斥着欢乐的气息。

 当时育碧五巨头之一的老二米歇尔,在第一次过目这个雷曼形象时,他的第一感觉跟在座的各位一样:赣,好奇怪哦……再看一眼,咦?好像又有点酷?

无论如何,他还是表示支持安塞尔的开发成果,并在设计和创作方面给予这位19岁年轻人很多的帮助,让这个“谜之生物”从图纸上跑进电视屏幕,并在几年后……跑进了万千玩家的眼帘,直至脑海深处。

当然,《雷曼》最初本是为任天堂的主机而设计的,但考虑到这个平台上有各种强大的竞争对手,《雷曼》这个尚且名不见经传的小卒着实难以出头,经过五兄弟的再三讨论和思考后,最终决定了《雷曼》将在即将上市的PS初代主机上发售,以求在新平台上抢占先机。

殊不知,这法国土豆的横空出世,将让世界都为之震动。



第三节——香根鸢尾第一枪,横空出世育碧年

1995年,《雷曼》终于在它父母的期待之下正式登陆PS市场。

初版的《雷曼1》,育碧问世之作

别看PS系列现在在游戏界大红大紫,这个1994年12月推出的新平台上在当时,可就总共就只有9款游戏……所以对于该平台的玩家,消费者的选择余地那是相当的狭窄。

当大家的目光聚焦在有限的游戏上,《雷曼》便凭借着自身身过硬的素质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随之带来的就是远超预期的销量和影响力。《雷曼》的成功不仅铸就了育碧的第一个经典游戏形象,更是让广大玩家们记住了育碧这个游戏公司。

如今,这帮贱贱的兔子成为了育碧新的吉祥物

可以说,育碧今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离不开PS的帮助。

虽然在当时,3D风格的游戏已经开始逐渐风靡起来,但《雷曼》那如童话般鲜艳美丽和流畅的操作手感依旧征服了一大票的购买者。在与荒谬而强大的敌人对抗的过程中,玩家也收获到了无尽的乐趣。

育碧的这第一枪,点燃了整个法兰西。

《雷曼》让玩家记住了育碧,也因此成为了育碧的首个畅销的系列作品。在随后的几年里,《雷曼》作为育碧的看家招牌,其正统续作一共开发了三代,合计卖掉了超过2000万份的拷贝,这让育碧得以在1996年上市,并为育碧创造了不菲的财富。

而在这之后,《雷曼》也成为了育碧打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款IP作品,得以让我们记住这个来自法国的“无名之辈”。

在育碧上市并在世界的各个地区建立全球工作室之后,于1999年,吉尔莫特这五兄弟又创办了智乐Gameloft(10年代就玩平板和手机的同学,应该会很熟悉整个logo像是车标的公司),与育碧本公司不同,负责专攻刚刚兴起的移动端游戏,而育碧把自己旗下游戏的版权授权给了这家新公司。

我十二三岁时打开的手机“大作”,总少不了这个LOGO

一个看似简单的举动,却又让育碧的股价飙升了四倍

所有人都知道,属于育碧的黄金时代即将拉开帷幕。

当然,彼时的育碧啊,在欧洲地区已然名声在外,但却在北美市场却缺乏影响力。其主打的《雷曼》虽然在冒险游戏类型中瓜分了一大块的蛋糕,但这蛋糕的口味……可难入刁钻的美国人民之口。

于是,育碧急需一款优质的作品来为他打开北美市场的大门。彼时的美国本土正处于射击类型游戏大行其道的时代,美国人民们可不满足于在街头的沉浸式真人枪械对抗,更是在电子世界里也拿起加特林大杀四方。

而反观育碧,其本身的开发团队虽然经过了几年历练,开发能力得到了不小的提升,但仍然是缺乏射击类游戏的相关开发经验。

搓了搓手,育碧紧盯着美国游戏行业这块鲜美的大蛋糕,已准备再次大显身手。

而与此同时,一家小小的名不见经传的游戏工作室、和一名与游戏行业毫无瓜葛的军事小说作家,一不小心,走进了这群法国“野心家”的视野。

汤姆克兰西,将名字印在游戏名前面的男人

 知后事如何,请看《游戏公司成长史(四):历久弥新的法国土豆育碧Ubisoft(下)》。



野史——敢问育碧五兄弟,育碧之名从何起

关于为什么最初吉尔莫特五兄弟会将自己的游戏软件公司命名为“Ubi”,其实……育碧公司自己也并没有可以解释过,甚至于,在很多不同的场合之下,连育碧自己的员工也对于“Ubi”一词有着截然不同的发音方式……

关于育碧这个名字啊,网络上有这样几种说法,大家就当餐后的茶点,品过也就罢了,切莫深究。

一说是,“Ubi”其实是法语“Union des Bretons indépendant”(大意为布列塔尼人公国)的首字母所得缩写。

一说是,“Ubi”是英文单词ubiquitous(意思为“到处存在”)的缩写,寄托了五兄弟对于自家公司和产品能够无处不在、广为流传的美好憧憬

还有一说是,吉尔莫特家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的一支部落,这支部落崇拜的最高神叫做“Uban”。而五兄弟用“Ubi”这个名字,就是为了向祖先崇拜的神明致敬(好家伙,原来《刺客信条》讲的是真的)。

怪就怪这兜帽男,害我入了育碧坑



作者的闲言碎语

第三期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成名之前,也就是在“刺客”、“王子”亦或“特工”被创作出来之前的育碧,那时的育碧,无疑是最干净、纯粹的状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这一专栏的创作需要用到大量的历史考据,我也需要时间把生硬的记录打磨成能读的文字,所以后续的更新速度,就不会像之前这么快啦~(之前是存稿),但我保证,我一定以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地完成文字的创作。

下一期的育碧,就会让大家看到不少熟悉的面孔了,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点赞和关注!

另外,上一期有朋友提到了,那一年的年度游戏并非《血源》是《巫师三》,当然,《巫师三》的成功也让他的创作者——CDPR名声大噪,开启了另一个传奇故事,也许后面的专栏中我们也会讲到。

但无论如何,我为我的不严谨而感到抱歉,也感谢各位指出我的错误,希望得到大家的原谅。今后也请大家以这种评论或私信的形式为大家科普、改正和补充,形成良性的游戏讨论圈。

总而言之,原创不易,谢谢大家!

始于黑暗,信奉光明

游戏

Steam周末特惠游戏推荐:Focus Home Interactive特卖,西部点子王再度登场

2021-9-10 18:05:39

游戏

个人体验,浅谈适合情侣一起玩的游戏,双人成呆还是分手厨房?

2021-9-11 0:05:39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