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能把粒子加速到多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什么?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光速(此处只考虑物质的速度,而不考虑诸如宇宙膨胀速度等)!大约30万公里每秒!以这个速度,一束光每秒能绕地球赤道七圈半!坐地日行600亿公里啊!那第二快的速度是什么?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物体的速度只有第一快,没有第二快! 不过,为了研究宇宙的起源、物质的构成,人类建造了粒子加速器和粒子对撞机,把极小的粒子加速到非常快的…- 8
- 0
-
日本研究团队首次合成“莫比乌斯环”形状碳分子
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团队已合成了一种带状分子纳米碳,具有扭曲的莫比乌斯带拓扑结构,即莫比乌斯碳纳米带。图片来源:瀬川泰知等人/《自然·合成》 构建结构均匀的纳米碳对于纳米技术、电子学、光学和生物医学应用中的功能材料的发展至关重要。据近日发表在《自然·合成》杂志上的论文,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团队已合成了一种带状分子纳米碳,具有扭曲的莫比乌斯带拓扑结构,即莫比乌斯碳纳米带。 分子纳米碳科学是一…- 6
- 0
-
科学家首次将AI元学习引入神经科学 有望提升脑成像精准医疗
近期,中外科研工作者合作的一项技术成果在神经生物学顶级期刊《自然·神经科学》上发布。这项研究首次将人工智能领域的元学习方法引入神经科学及医疗领域,能在有限的医疗数据上训练可靠的AI模型,提升基于脑成像的精准医疗效果。 脑成像技术是神经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能够直接观察大脑在信息处理和应对刺激时的神经化学变化,从而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照。理论上,基于脑成像的AI模型可应用于预测个人…- 14
- 0
-
巨星陨落!痛别黄文虎院士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机械动力学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校长黄文虎同志,于2022年5月1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6岁。 黄文虎同志1926年7月22日出生于上海市,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1950年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班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曾于1983年至1985年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195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 12
- 0
-
科学大家|从人工智能到如何更清楚地看世界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出品:新浪科技《科学大家》 鹦鹉螺 编译:林华 本文整理摘编自《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2011年夏,我写完《人类简史》后,觉得肯定不会再讲那个故事了。我对那本书有一份特别的喜爱,也为该书的成功而心存感激,但我觉得我已经讲完了人类这个物种如今的故事。人类2.0仍在展开,可我想以后的故事最好留给别人去讲。 但是,2016年美国总统…- 9
- 0
-
在黑夜也能利用太阳发电
白天,太阳辐射会让地球变热,但当太阳下山时,这些能量就会消失在寒冷的太空中。随着热捕获技术的重大进步,太阳的巨大能量可能很快就能在黑夜中得到利用。 近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分校光伏和可再生能源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成功测试了一种能够将红外热转换为电能的装置。相关论文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光子学》。 该团队使用了一种称为“热辐射二极管”的发电装置,它类似于夜视镜中的技术。 研究…- 9
- 0
-
重力信号可以光速探测地震
预警系统低估了2011年日本东北9级地震的规模。图片来源:THE ASAHI SHIMBUN VIA GETTY 世界上最大的构造板块在日本海岸附近震动两分钟后,日本气象厅向大约5000万居民发出了最后警告:8.1级地震引发的海啸正向海岸逼近。但直到海浪到达数小时后,专家们才估算出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震的真实规模。最终,它的震级达到了9级,造成至少1.8万人死亡,其中一些地区甚至从未…- 13
- 0
-
超导芯片的曙光!超导体也能单向导电,曾被认为不可能
我们身处信息时代,计算能力不可或缺,但计算能耗也越来越不容忽视。既然计算芯片中不断流淌的是随时变化的电流,那我们能否用超导体制造芯片? 撰文 | 王昱 早在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末林·昂内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就已经发现,当温度降低至4.2K(约-268.95℃)时,浸泡在液氦里的金属汞的电阻会消失。但直到1957年,才有了第一个能解释超导现象的理论——…- 16
- 0
-
论文标题能搞笑吗?研究表明:可能越搞笑越好
Pixabay 研究显示,如果控制论文重要性这一变量不变,标题越搞笑的论文获得的引用量越高。但也有研究人员提出了质疑。 来源|Nature Portfolio 撰文 | Giorgia Guglielmi 一项研究发现,在学术论文的标题中“抖机灵”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引用量。这一结果发布在预印本服务器bioRxiv上- 11
- 0
-
创纪录!第二次青藏科考浮空艇达9032米高空
浮空艇综合观测科考队合影(图片来源:中科院空天院) 5月15日4时40分,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的极目一号III型浮空艇平台超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到达海拔9032米的高度,创造浮空艇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 极目一号III型浮空艇平台搭载着水汽稳定同位素分析仪、黑碳、甲烷、臭氧等多种分析仪器与设备,获得了珠峰地区大气水汽传输和温室气体垂直变化过程关键科学数…- 13
- 0
-
-
空中抓取器很酷炫?鸟儿:还不是我的爪子给你的灵感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逛公园的人,肯定见过鸟儿在树枝上快乐蹦跶的场景。那你可曾注意到,似乎不论树枝是粗是细,是光滑还是粗糙,哪怕是长满苔藓,鸟儿始终能够一视同仁,扎根一般地抓在树枝上,甚至蹲着打个盹也是小菜一碟。 在树枝上站得稳稳当当的鸟儿们(图片来源: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1867169435/FAMXKznUl) 细心的科学家们很早就发现了这个现象,并向鸟儿们“拜师…- 18
- 0
-
我国小麦遗传育种学科主要奠基人庄巧生院士逝世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5月9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我国小麦遗传育种学科主要奠基人之一,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庄巧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8日16时3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庄巧生毕生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带头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遗传育种团队,为我国小麦生产发展做…- 12
- 0
-
为什么火灾杀不死某些细菌和微生物?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在野火烧焦的土壤中发现了微生物,他们不知道在其他所有生物能被烧死的情况下,为什么一些真菌和细菌却能在高温火焰中存活下来? 目前,科学家将在未来3年内将研究土壤微生物如何应对火灾,以及这些微生物在储存或者排放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等重要温室气体方面所起的作用。 该项研究获得了美国84.9万美元的资助,对于哪些微生的会对火灾做出反应,为…- 20
- 0
-
W玻色子质量“超出预期” 宇宙或存在未被发现的粒子或力
W玻色子是17种已知的基本粒子之一,其奇特的质量测量结果可能指向未知的粒子或力。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对W玻色子质量的最新分析表明,这些粒子比粒子物理学中标准模型的预测值重得多。物理学家发现,这种传递弱核力的基本粒子似乎比以往预测的重了0.1%,而正是这一微小的差异,可能预示着基础物理学将迎来重大改变。相关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 17
- 0
-
《自然》:最短一天,塑料彻底降解!塑料污染难题迎重大突破
每一年,全球生产的塑料达到惊人的3亿吨,但当它们结束使命,如何处理这些稳定的聚合物成为一道难题。在全球各地,数十亿吨塑料垃圾埋藏在垃圾填埋场里,污染着当地土壤与水源,还能以微塑料的形式出现在人体的血液、粪便甚至是胎盘中…… 如何缓解日益严峻的塑料危机,成为当下极其紧迫的挑战。对此,科学家也在寻找创新性的对策。去年,一篇《自然》论文就带来了重要突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可降…- 14
- 0
-
量子加密研究新突破!新安全协议确保与“对的人”通信
科技日报北京5月4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近20年来,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解开如何安全地确定一个人的地理位置并将其用作安全身份(ID)的谜题。曾经,这还不可能通过GPS跟踪等常规方法实现。不过,发表在近日《自然·物理学》杂志上的研究指出,丹麦研究人员在这个领域取得巨大飞跃,能将一个人的真实地理位置作为其个人ID,避免黑客攻击,从而为网上支付或敏感个人数据的传输保驾护航。 哥本哈根大…- 23
- 0
-
中国团队研制出能 “独立思考”的空中机器人
空中机器人 在未知复杂环境中成群结队飞行,一直被看作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技术瓶颈。在两年多的研究中,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州研究院科研团队解决了未知复杂环境下机器人单机与群体的智能导航与快速避障方法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将只能在电影里面看到的场面带到现实世界。 该成果于5月5日刊登在《科学—机器人》,并被选为期刊5月封面论文。论文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周…- 19
- 0
-
科学家实现658公里量子密钥分发和光纤振动传
融合量子密钥分发和光纤振动传感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中国科大供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等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王向斌、刘洋等合作,研制出一套融合量子密钥分发和光纤振动传感的实验系统,在完成光纤双场量子密钥分发的同时,实现658公里远距离光纤传感,定位精度达到1公里,大幅突破传统光纤振动传感距离难以超过100公里的限制。相关成果5月2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光纤振动传感通过利用光纤中光…- 20
- 0
-
轻薄如纸扬声器问世,将使物体表面成为低功耗高质量音频源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超薄扬声器,可将任何刚性表面变成高质量的有源音频源。他们引入的简单制造工艺可使薄膜器件大规模生产。图片来源:FELICE FRANKEL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开发了一种纸一样薄的扬声器,可将任何表面变成有源音频源。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IEEE工业电子学会刊》上。 这种薄膜扬声器使用传统扬声器所需能量的一小部分,产生失真最小的声音。研究团队演示的手掌大…- 13
- 0
-
一种几乎不可能被观测到的物理效应,有了新希望
来源:原理 安鲁效应 在《星球大战》里,一个经典画面是当“千年隼”号跳入超空间时,从驾驶舱里能够看到疾驰的星星。不过,假如我们真的能在瞬间加速穿越太空的真空,看到的景象果真如此吗?根据安鲁效应的预测,飞行员更有可能看到的是温暖的辉光。 安鲁效应也被称为傅苓-戴维斯-安鲁效应(Fulling-Davies-Unruh effect),以最初提出这一效应的三位物理学家史蒂芬·傅苓(…- 20
- 0
-
时间旅行有可能实现,但前提是宇宙中存在平行时间线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每个人都犯过令自己追悔莫及的错误,恨不得能回到过去重来一次,这也是时空旅行的概念如此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在科幻作品中,只要有一台时间机器,似乎就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了,反正你可以随时回到过去、改变一切。但时间旅行在我们的宇宙中真的有可能实现吗?还是只能停留在科幻作品中? 现代人对时间和因果关系的理解来源于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将空间和时间合二…- 24
- 0
-
中国科学家再次实现二氧化碳“变废为宝”:还原合成葡萄糖和油脂
体外二氧化碳人工合成高能长链食品分子示意图。 研究团队 供图 中新网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二氧化碳除了可以“变”淀粉,还能“变”其他东西吗?中国科学家最新给出的答案是“能”——可以还原合成葡萄糖和油脂。 继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之后,中国科学家团队再次实现二氧化碳“变废为宝”,他们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成功将二氧化碳高效还原合成高浓度乙酸,进一步利…- 19
- 0
-
我们生活在计算宇宙的哪个密码世界当中?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许多计算机科学家都专注于克服困难的计算问题,但在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领域中,“困难”是所有都想要获得的优势。这就是密码学的领域,身处其中的人都希望在对手和自己的秘密之间设置难以攻破的障碍。 遗憾的是,我们不知道是否存在绝对安全的加密技术。几千年来,人们创造了许多看似不可破解的密码,但最终都被一一破解。如今,从我们日常的互联网交易到国家机密,都…- 19
- 0
❯
搜索
扫码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