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强区发布:前十强广东独占八席,27个城区GDP超2000亿

8月17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在京发布的《2021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暨2021年赛迪百强区》显示,2021年中国百强区仅用不足全国0.6%的国土面积和9.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7.6%的生产总值。2020年新增7个“两千亿区”,经济总量突破两千亿元的城区达到了27个。

百强区中,江苏省、广东省分别上榜了22个、20个城区,遥遥领先全国,浙江省、四川省、山东省分别上榜12、10、10个城区,其他省份则不足5个。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十强中,广东一省独揽八席,分别是深圳南山、广州天河、深圳福田、深圳龙岗、佛山顺德、广州黄埔、深圳宝安、广州越秀。

值得注意的是,近5年来位于区域中心城市的百强区数量逐年下降,而位于区域副中心城市等的百强区数量在稳步上升。

苏粤遥遥领先,副中心城区比重上升

白皮书显示,随着撤县设区等行政区划调整,国内城区数量由本世纪初的816个上升至972个,面积由2015年的4.0万平方公里增长至2019年的4.7万平方公里,年均建成区面积扩张均超过1000平方公里。

 

从人均生产总值来看,2015-2019年我国城区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6.27万、6.68万、7.01万、7.34万与7.77万元,分别高于全国人均生产总值25%,23%,18%,11%,10%。同时,我国城区三次产业结构开始向“后工业化”产业特征演进变化。

 

 

白皮书从经济实力、增长动力、内生支撑、区域能级、共享发展五个维度70余个参考指标评出了国内的百强区榜单。

 

从省(区)分布来看,2021年百强区仍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空间结构特征。2021年,江苏省、广东省分别上榜了22个、20个城区,上榜城区数领跑全国。浙江省、四川省、山东省分别上榜12、10、10个城区。除了以上5个领跑省份外,其余省(区)上榜城区数均少于或等于5个。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十强中,广东一省独揽八席,分别是深圳南山、广州天河、深圳福田、深圳龙岗、佛山顺德、广州黄埔、深圳宝安、广州越秀。

从百强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分来看,深圳南山区、广州天河区和深圳福田区作为第一集团大幅领先其他城区;深圳龙岗区、佛山顺德区、广州黄埔区和深圳宝安区5个城区为第二集团,处于加速追赶位;广州越秀区、苏州吴江区、宁波鄞州区、佛山南海区、常州武进区、杭州余杭区、西安雁塔区和南京江宁区同处于第三集团,但仍明显领先于其他绝大部分城区。

 

从经济规模和经济密度两个维度对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处于第一梯队的16个城区进行交叉分析,白皮书发现深圳福田区、广州天河区和深圳南山区3个城区在经济规模和经济密度方面均位居前列。广州越秀区在经济密度方面处于领先位置,产业经济高度集聚,是广州技术增长中心。深圳龙岗区在经济规模方面表现较好,但其经济密度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从百强区所在城市来看,近5年来位于区域中心城市的百强区数量逐年下降,而位于区域副中心城市等的百强区数量在稳步上升,这说明副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在发挥区域功能方面取得了突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27区GDP破两千亿,三大梯队浮现

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百强区仅用不足全国0.6%的国土面积和9.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7.6%的生产总值。百强区经济增速明显快于全国水平。百强区人均生产总值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且平均生产总值超1600亿元。

2020年,百强区人均GDP达到147166元,地均GDP实现10.64亿元/平方公里,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高于江苏(121205元、0.96亿元/平方公里)、浙江(100070元,0.61亿元/平方公里)和广东(87897元,0.62亿元/平方公里)等经济强省的省域平均水平。

经测算,2021年百强区在城市中的平均经济首位度及平均贡献度分别为15.7%和16.7%。

值得注意的是,白皮书显示,“两千亿区”数量正在进入快速增长期,2018年新增4个,2019年新增4个,2020年新增7个。至此,经济总量突破两千亿元的城区达到了27个。

 

从“两千亿区”内部看,国内正在形成3个阶梯:

2020年,南山区、天河区、福田区和龙岗区GDP均超过4700亿元,为第一阶梯,其中南山区超6500亿元,四个区GDP分别为6502.2亿元、5312.8亿元、4754.2亿元和4744.5亿元。

包括宝安区、黄岛区等在内的9个区GDP在2900亿-3900亿元之间,为第二阶梯,GDP区间首末位分别是宝安区的3846.9亿元和武侯区的2964.8亿元。

武进区、雁塔区等其他14个城区GDP在2000亿-2700亿元之间,为第三阶梯,区间最高值是武进区的2607.2亿元,最低值为吴江区的2002.8亿元。

白皮书指出,城市强区中深圳南山区和广州天河区GDP均突破5000亿元关口,领跑全国城区;深圳宝安区、青岛黄岛区、广州黄埔区和佛山顺德区的GDP均已超过3500亿元;另有8个城区GDP在2500亿-3500亿元区间。

 

从近5年百强区经济总量规模来看,百强区经济总量的最大值已经从2016年的3842亿元快速上升至2020年的6502亿元,南山区、天河区、福田区一直位于近5年百强区前列。而百强区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值也从2016年的1285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1778亿元。

两大“跃升通道”与两个“发展瓶颈”

通过长期对中国城区经济的观察与系统研究,白皮书认为,在城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两个“跃升通道”及两个“发展瓶颈”。

 

  • 800亿到1200亿元“千亿起步”跃升通道城

白皮书认为,区经济总量达到800亿-1200亿元的发展阶段后,城区产业体系初步完善,龙头企业与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集聚、集群发展,城区人口集聚水平和消费能力也实现了较大提升,“产-城-人”良性循环开始运转,城区开始进入了瞄准百强区发展目标的跃升通道。

  • 1200亿到1500亿元“产业-功能”发展瓶颈

白皮书指出,城区达到1200亿-1500亿元的体量规模后,城区发展的综合增速开始逐步放缓甚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容易陷入到第一个发展陷瓶颈,即“产业-功能”瓶颈。

从产业来看,在长期跃升发展的过程中,龙头企业在城区经济中比重越来越大,整体经济受龙头企业和单一主导产业影响较大,产业体系稳定性较弱,经济发展易受到波动。

从功能来看,处于1200亿-1500亿元的城区往往在地级市中处于头部位置,服务所在城市的功能已基本实现,市-区资源倾斜与要素配置也面临增量不足、发展要素供给不到位的情况,若不能及时优化和配置服务更大区域功能,城市经济发展将面临较大瓶颈制约。

  • 1500亿到2500亿元“新旧动能转换”跃升通道

白皮书指出,若城区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并开始以更大视角审视城区功能,城区将进入另一个快速发展的跃升通道,即”新旧动能转换”跃升通道,主要发生在总量规模在1500亿-2500亿元的城区。

其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新旧产业的接续发展推动城区经济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快速提升,传统产业在改造提升后迸发“第二春”,新兴产业培育也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两者共同作用推动城区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二是从功能来看,处于跃升通道的城区往往开始逐步面向城市群都市圈配置各类功能,产业服务半径与城市功能半径开始逐步扩张,城区迎来一个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 2500亿到4000亿元“资源-竞争力”发展瓶颈

在白皮书看来,在城区总量经济达到2500亿-4000亿元后,经济体量已逐步接近地级市发展水平,在这样的体量规模下,城区自身资源禀赋开始逐步对发展起到“硬约束”作用,土地空间承载能力与人口承载能力对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城区竞争力陷入一个较长时间的瓶颈期。

白皮书指出,处于该瓶颈期的城区要逐步摒弃传统以提升经济总量为核心的经济建设模式,进一步从争夺国际话语权的站位和视角审时度势,锚定全球一流城区的目标更高程度、更大力度参与国际竞争。

(作者:夏旭田 编辑:李博)



生活

上海天文馆:用建筑在大地上重现天空的故事

2021-8-19 16:02:52

生活

毕加索3件作品上线阿里拍卖 最低起拍价仅为12万元

2021-8-19 16:02:55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