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丨《梅艳芳》:斜阳无限,一息灿烂

“斜阳无限,无奈只一息间灿烂。”在完成自己人生中最后一场演唱会的45天后,2003年12月30日,华语乐坛巨星梅艳芳因患子宫颈癌引起的肺功能失调病逝,终年40岁。

十八年后的今天,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梅艳芳的人生都闪耀着引领一个时代的传奇光芒——出身贫寒,年幼驻唱打拼,被唱片公司挖掘进而于新秀歌手大赛上一战成名,拥有彼时歌坛罕见的女貌男声,从少女时代叛逆的《坏女孩》唱到中年时期婀娜的《女人花》,凭借经典电影《胭脂扣》拿下金马奖影后,其间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几段备受瞩目却无疾而终的感情。经历职业生涯风波后重新回到香港的梅艳芳曾说,自己不想“只做一个艺人”,于是开始投身公益事业,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给流浪者送餐,在全市因“非典”而气势低迷的时候,强忍着病痛的日夜折磨,筹办“1:99”群星慈善演唱会为医务工作者及其家属募捐。发现罹患癌症并自觉时日无多后,梅艳芳决意宣告将自己“嫁给舞台”,以一袭婚纱亮相红馆,完成其演艺事业和人生的谢幕。

可以说,在梅艳芳跌宕起伏、轰轰烈烈的人生中,单是截取任何一段经历,都足以拍成一部大电影。因此,若要在两个半小时内清晰地讲述梅艳芳从幼年清苦打工到成名成角,再到人生最后45天的华丽落幕,实属不易。何况,导演江志强作为梅艳芳的生前好友,除了想借此电影让梅艳芳重新回到大众的目光中,大抵也希望唤起歌迷对上世纪粤语歌坛的美好回忆,并引领年轻观众们认识和走近梅艳芳。

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位乐坛巨星的绝代风华,这一部电影仅筹备期就长达七年:制作团队1:1还原了当年告别演唱会时红馆的布景与装饰;主角的服饰也复刻了梅艳芳在多张专辑和多次舞台中的经典扮相(《烈焰红唇》《风的季节》《胭脂扣》等等)。坐银荧幕前的观众也不时恍惚——梅姐好像又回来了。

毫无疑问,电影按照时间顺序为我们展现了梅艳芳不同的“人生截面”,聚焦梅艳芳生命中每个阶段最重要或者最有代表性的事件,试图展现这位传奇歌手的复杂性、丰富性与人生经历的戏剧性。在外貌与梅艳芳颇有几分相似的主演王丹妮的演绎之下,一个多面的“梅艳芳”跃然于银幕之上。她是天生的歌者,清贫的童年生活没有埋没她的音乐天赋,独特且具有高辨识度的低沉嗓音让她红极一时,迅速风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华语乐坛;她也是娱乐圈中顽强的奋斗者,在演唱会后台被腹痛折磨得直不起腰,却仍在舞台升降机启动的瞬间以最美最昂扬的姿态登场亮相。

当然,由于观众总会不自觉地将电影与现实相比较,传记电影往往更容易招致争议。《梅艳芳》也不例外。抛开主角是否真正还原了梅艳芳本人的神韵不谈,单是其流水账式的叙事结构就引起了不少批评,一些观众认为电影想面面俱到,反而不得要领、缺乏重点,许多情绪未等爆发就随着时间线的跳转而被蜻蜓点水般带过。例如,影片对梅艳芳在生命最后一段时日里的痛苦、挣扎和孤独都过于轻描淡写,以至于影片最后的告别演唱会似乎都缺少了情绪的铺垫。或许导演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缺陷,因此在剪辑中不仅大量运用梅艳芳的经典歌曲作为配乐,还补充了大量的新闻视频材料,以期用现实的画面打动观众、引起共鸣。然而这又不可避免地带来叙事的割裂以及演绎者与被演绎者之间的比较,导致演绎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失真,令观众时常“出戏”。

《梅艳芳》技术不足但情怀有余。整体来看,这部电影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回忆他心里旧时的梅艳芳,向观众娓娓道来她对歌唱的执着,对手中麦克风的信念,对舞台的热爱与不舍,对观众和歌迷的尊重,对爱情的勇敢和向往,对家人朋友的情义,对社会公众的关怀与道义,以及她不为旁人所知的孤独。

“慢歌不是唱难过,是唱唏嘘。”电影里的这句台词说的又何尝不是梅艳芳的一生。她是聚光灯下万人簇拥的超级明星,但夕阳易逝,大幕落下后,也不过是孑然一身、寂寞相伴。

(作者:洪晓文 编辑:杜尚别)



生活

书评丨投资人的“贝叶斯修养”

2021-11-27 16:01:45

生活

建筑“双城记”:认真追问人类需要怎样的城市

2021-11-27 16:01:48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