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信期货:首家期货资管跻身“千亿级梯队”,如何看行业发展之路?

财联社(深圳,记者 周晓雅)讯,自资管新规颁布以来,我国资管行业经历了三年过渡期,进入到今年,资管新规正式实施。在此期间,期货资管行业悄然迭代,截至2022年2月末,期货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管理规模为3591.90亿元,在全市场163057.56亿元规模中,占比2.2%。

从整个资产管理版图来看,期货资管仍属小众。但过去一年,期货资管整体增长势头强劲,与去年同期的2305.02亿元相比,期货资管规模增幅超五成,达55.83%。

具体至各家期货公司的月均资管规模,中信期货资管在2021年领跑期货行业。早在2020年末,该公司的私募资管月均规模为587.66亿元,排名行业第一;截至2021年12月底,中信期货在管资管产品规模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5%,在行业占比为30.5%。

如何实现资管业务的转型发展,进而成为期货资管行业的头部公司?怎么看待期货资管的发展?对此,中信期货副总经理、资产管理中心总经理朱琳接受财联社记者专访,并对相关问题一一作出解答。

从聚焦自身优势到关注市场需求

财联社:请大致介绍下目前中信期货的资管产品情况。

朱琳: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司作为管理人的期货资管计划管理规模已经正式突破1000亿元。

从公司自主研发策略来看,中信期货资管策略线相对较完善,主要分为五大条线。除了主打的FOF策略以外,在固收增强、主观权益、量化权益以及CTA方面也有相应的布局。基本能够满足投资者不同风险收益特征、不同资产策略投资需求。

财联社:公司以FOF作为发力点的原因是什么?当时FOF行业的发展态势是怎么样的?

朱琳:现在回头看,我们从2015年就开始布局FOF产品还是有一定前瞻性的。当时,市场的资管机构主推固收类产品,我们也认为,客户长期是追求稳健收益的,想打造这一类产品,选择FOF产品,一方面出于期货公司和团队的禀赋,彼时我们的优势在多资产配置,固收方面的优势不明显。

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打造一只长期稳健、波动可控的产品,改变大多数投资者对期货资管产品高风险高波动的成见。无论是投资,还是募资,当时FOF市场的发展并不容易,但参考国际经验,我们觉得值得坚持。

在资管新规“打破刚兑”的历史大背景下,此前的高收益固收产品,如预期收益型的银行理财、固定收益信托产品等逐渐退出市场,我们看到,我国金融产品存在供给端与需求端不匹配的突出矛盾:居民财富的资产配置转型需求越来越迫切,而符合居民当前配置习惯的中等风险、中等收益的金融产品供给并不充裕,这就是当前理财市场供给端与需求端不匹配的主要矛盾。

当时市场上的公私募产品,多数以传统的股票、债券为投资标的。股票虽然可能获得的收益较高但是波动较大,债券资产虽然波动较小但可能获得的收益较低,都与当前居民的财富配置需求不十分匹配。

这个时候,我们发现,FOF通过其自身大类资产配置的特点,底层策略相关性低的特点,恰恰可以较好的满足当前居民的配置需求。

财联社:从FOF作为发力点到多策略发展,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朱琳:最开始,我们的FOF产品的子策略为单一的CTA策略,后来再在FOF细分赛道进行了策略丰富,从期货市场延伸至全资产类别。

这一变化的背后,以往我们更多基于期货公司资管的身份出发,凭借自身优势,做跟期货相关的事情,后来,我们更希望能匹配投资者不同的风险收益需求,这个过程也实现了我们自身定位的跨越。

具体来看,原来发行CTA FOF产品,因为我们本身是期货公司,自主开发期货策略,从而也有评价、筛选出好的CTA策略能力,所以我们最先做的CTA FOF。后来更关注投资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比如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市场投资者对 FOF产品的需求是希望它能够实现固收替代的效果,那我们就通过相对低波动的FOF策略匹配投资者需求。

其他几条策略线都有类似的逻辑,针对投资者不同的需求,从我们比较擅长的衍生品、CTA领域进行适度的外延,慢慢形成目前的五条策略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三大核心竞争力打造资管品牌

财联社: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中信期货资管在FOF产品打造方面有哪些优势?怎么实现为客户打造绝对收益型产品的目标?

朱琳:当前市场上有一部分FOF产品采用明星私募拼盘或是单一策略私募打包销售的形式,在投资策略上看更偏向相对收益。而中信期货资管自2015年做FOF起,始终坚持大类资产配置为主导,分散投资的理念,力求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追求绝对收益。

从策略上看,中信期货采用的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和策略配置尽可能分散风险,另一方面也不放松对于底层私募的筛选,通过投资优质底层资产来追求为客户带来更好的超额回报。

具体来看,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筛选底层的子基金管理人。首先是评价其投资能力,我们建立了基于投资逻辑的立体化绩效分析体系,针对不同策略逻辑制定特征指标,从数据的堆叠进化为有逻辑的数据链条,在策略识别、策略证伪、管理人风险收益能力分析上均具有明显优势。简单地说,就是要判断出管理人的收益,是来源于实力还是运气。

其次是评估其策略发展潜力,比如,投资逻辑和投资框架是否能够持续不断迭代,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最后是考量其公司治理与管理能力。如管理人股权结构是否清晰、合理,是否有专业化和制度化的管理机制,并能够适应其不断扩张的管理规模。

财联社: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期货公司资管在产品发行、销售等方面都存在短板,在这些方面,公司如何克服,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朱琳:资管业务是中信期货未来发展的着力点之一,因此,近年来,公司内部倾注了大量资源和力量去扶持、支持资管业务的发展。

首先是资管业务的团队结构,目前中信期货资管员工总人数已超100人,核心投研团队成员在40人左右,我们采用外部引进和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外部引进并不局限于期货行业,而是面向资管全行业,如券商、信托、银行、私募等,我们的投研团队多来自于一线的公募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私募基金公司甚至海外的头部资产管理机构。

比如,中信期货资管旗下股票多头基金经理彭敢。作为拥有20年投研经验的老将,彭敢曾是公募行业的明星基金经理之一,历任宝盈基金投资总监、东吴基金首席投资官等职务,在2021年初,彭敢加入中信期货,现任中信期货资管中心联席总经理、投资总监。

第二是公司内部对策略产品化的投入。在期货行业内,中信期货在产品代销方面能力较突出,这也令中信期货资管业务发展具有天然优势。中信期货资管中心和财富管理部紧密沟通,让他们对我们投研的逻辑、日常产品运行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我们在策略成熟之后,能够在产品销售方面获得更有力的支持,公司内部协同效应较突出。

第三是股东背景的支持。作为中信证券的全资子公司,我们资管业务的发展也得到母公司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数据显示,2021年中信证券旗下公募及私募基金总体保有规模超过3800亿元,在券商系中排名第一。在中信证券的平台上,我们可以跟全国最优秀的资管机构同台竞技、良性竞争,也能够看到自身产品表现和其他机构产品的差异,这对团队整体能力提升也有帮助。

最后是依托中信集团大平台的金融板块业务协同,尤其是中信银行与我们的合作,为中信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提供专属的产品设计与服务。同时,我们在产品代销方面一直是持开放合作的心态,但对代销机构的选择始终保持较谨慎的态度,因为资管行业本身要求就是长期稳健,我们认为,在合规先行的情况下适度开拓外部渠道,才是长期发展的应有之义。

怎么看期货资管行业发展前景

财联社:从行业发展来看,怎么看待期货公司资管在FOF赛道的发力?

朱琳:在FOF产品方面,期货公司的相对优势在于对各类策略和资产的理解比较深刻,同时善于把握各类资产的风险控制。不过,在大资管领域中,期货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还比较有限,市场对期货资管的广泛正确认识和认可还需要时间,我们和很多行业同仁,正在为此不懈努力。

财联社:除了前述的募资渠道、专业人才,目前期货资管行业整体发展还存在哪些障碍?对此有怎样的建议?

中信期货:在资管行业中,期货资管起步较晚,2014年底才获得一对多资管牌照,错过了大资管业务早期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资本积累和人才积累上都存在一定的短板。

此外,期货作为一个细分行业,在一般的社会认知中是高风险的代名词,这一社会认知对期货资管的发展也构成了较大的阻碍。实际上,衍生品的主要功能恰恰是风险管理,大部分带有衍生品的策略风险远低于高波动的传统策略。

财联社:展望未来,您认为,期货资管未来发展的前景怎么样?公司在2022年有哪些主要发力点?

中信期货:经历了七年的发展,中信期货资管中心在主观权益、股票量化、固定收益、CTA、FOF等多个策略上都日趋成熟,也和诸多市场上的主流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2022年,中信期货将继续加强客户服务能力和主动管理能力,在资管行业净值化转型的背景下做出自己的特色。

事实上,期货资管是跟证券资管、公募基金公司、私募基金公司在同一个平台、同一个语境下竞争的。因此,各家期货公司在资管业务发展方向更应该聚焦在不同规模量级,比如千亿级、百亿级的机构分别应该怎么发展、还没开展资管业务的机构未来要从哪些方向破局等等。

当前来看,期货资管行业也在逐步走上正轨,头部机构的投资管理能力快速提升,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都较前几年得到了大幅改善,已经成为了大资管行业的重要板块之一,未来可期。

财经

百亿私募仓位连续三周提升 积极信号正在逐步显现

2022-4-14 19:10:00

财经

马斯克再现惊人之举!提出430亿美元全资收购推特并将其私有化

2022-4-14 19:21:20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