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补齐产业政策的拼图

核心观点

“专精特新”政策力度持续加码,聚焦制造业补短板。相关企业深耕硬科技领域,高研发投入与高成长性是其代名词。目前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已初见成效,政策料将引导资本向硬科技转向,“专精特新”可被视为政策鼓励的投资方向。同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区域分布均衡,“小巨人”的高质量发展有望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着眼资本市场,产业政策的支持或在短期内提振“专精特新”板块的整体估值,但后续“小巨人”企业的估值水平或逐渐分化,长期投资仍需精细筛选。

“专精特新”力度加码,梯度培育体系已逐步构建。“专精特新”概念在2011年首度明确,致力于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2018年以来,“专精特新”政策力度持续加码,聚焦制造业补短板。目前我国已构建专精特新“百十万千”梯度培育体系,其中工信部认定的“小巨人”与“单项冠军”或是政策支持重点。

“专精特新”政策力度空前,资金奖励是最主要的支持手段。“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正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层级均有所发力。综合来看,支持政策主要体现在资金奖励、税收优惠、融资服务、人才招聘、产业链对接等方面,而其中资金支持是最广泛也最有效的政策手段。一方面,目前中央及地方层面均对“专精特新”企业给予了充足资金支持,且国家、省、市、区级补贴金额可以相互叠加,整体补贴力度相当可观。另一方面,部分省市资金补贴制度设计体现了分阶段支持、陪伴企业成长的政策思路。

专精特新企业深耕硬科技领域,高研发投入与高成长性是其代名词。目前,工信部已分三批次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62家,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并呈现出“56789”的特点:超五成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超六成属于工业“四基”领域,超七成深耕行业10年以上,超八成居本省份细分市场首位,超九成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并至少为一家知名企业做配套。目前“小巨人”们已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专精特新”引导资本向硬科技转向,“小巨人”有望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反垄断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初见成效,未来将更加注重与保障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平衡。预计政策将引导资本向硬科技转向,“专精特新”可被视为政策鼓励的投资方向,能够承担科技创新重任的公司有望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区域分布广泛且均衡,“小巨人”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当地实现共同富裕。

硬科技突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未来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必将走出相关行业的全球“领军者”。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自立自强是必然的战略支撑。而在当前市场化经济阶段下,中小企业有能力接棒承担硬科技突破的重任。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组合拳”不断出台,国家对于“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相信,必然会有部分佼佼者从国内领先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国际领先的制造业“单项冠军”,最终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航企业。

大浪淘沙,“小巨人”企业后续或逐步分化,投资仍需仔细甄别。从集成电路到新能源车,从5G到碳中和,产业政策的支持往往会在短期内提振行业估值水平。但“小巨人”仍留有其中小企业特质:一方面,专精特新企业规模小、经营业务单一,抗击风险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大部分专精特新企业处于硬科技前沿领域,市场认可度仍然不足,整体盈利能力相对受限。目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间研发投入、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增速均出现明显差距。后续A股上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估值水平或持续分化,投资仍需要精细化选股。

风险因素:经济增速下行,政策不及预期,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正文

▌“专精特新”政策持续加码,聚焦制造业补短板

2018年后“专精特新”政策持续加码,“百十万千”梯度培育体系逐步构建

“专精特新”概念在2011年首度明确,中小企业发展聚焦“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2011年7月,《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新闻发布会首度明确了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随后该概念不断明确,目前特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 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的政策内涵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中信证券研究部

2018年以来,“专精特新”政策力度持续加码,聚焦制造业补短板。“专精特新”政策初期更多旨在支持引导,对中小企业的定位也更加偏向于与大企业协调发展,为产业链提供配套服务。而2018年以来,伴随着中美科技竞争加剧、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增加,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政策显著加码。2018年工信部提出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0年7月政治局会议首次在中央层面将专精特新与“补链强链”“卡脖子”相挂钩。目前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定位已远不止为产业链提供配套服务,更多聚焦于制造业短板弱项,为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产品,为工业“四基”、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等关键战略性领域提供技术攻关。

“专精特新”政策2018年后显著加码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政府网,中信证券研究部

构建专精特新“百十万千”梯度培育体系,其中“小巨人”与“单项冠军”或是政策重点。目前我国构建了“专精特新”梯度培育体系,包括四个层次:1)量大面广的创新型中小企业,2)“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同时工信部为此制定了“百十万千”培育目标:在2025年之前培育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工信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和1000家“单项冠军”。而截至2021年11月,全国各省市的“专精特新”入库培育企业11.7万家、省级“专精特新”4万家左右,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4762家,单项冠军596家。

“专精特新”梯度培育体系

资料来源:工业与信息化部,华夏泰科,中信证券研究部绘制

“小巨人”企业国内领先,制造业“单项冠军”更进一步,两类企业是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的中坚力量。专精特新梯度培养体系中,“小巨人”与“单项冠军”是绝对的政策重点,也是“补短板”、实现技术突破的中坚力量。而“单项冠军”可以看作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升级加强版。从行业类别来看,“单项冠军”企业主要聚焦工业“四基”、制造强国十大重点产业等核心领域,而“小巨人”涉足行业相对较广,还涉及其他大量“补短板”及重点产业链相关行业。从企业地位来看,“小巨人”企业仅需省内领先,国内知名;而“单项冠军”企业往往为全球领先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

专精特新“小巨人”与“单项冠军”企业申请条件对比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关于组织推荐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复核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的通知》,中信证券研究部

政策支持角度多样,资金补贴最为广泛

中央与地方多角度政策发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正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层级均有所发力。综合来看,支持政策主要体现在资金奖励、税收优惠、融资服务、人才招聘、产业链对接等方面。具体而言:

资金奖励:地方政府层面一般给予一次性20-200万元的资金支持,而中央层面则对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给予600万元/家,每年200万元的资金奖励。特别地,2021-2025年,中央财政还计划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重点“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税收优惠:国家税务总局正开展税收服务“春雨润苗”专项行动,开通税费服务直通车。各地方政府税收优惠政策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即征即退、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等。

融资服务:间接融资方面,各地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邮储银行等相继发布“专精特新”专项金融服务方案,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直接融资方面,目前我国正在探索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请在新三板挂牌开辟绿色通道。部分区域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专精特新板”,为当地企业提供股权转让服务。

人才招聘:地方政府为当地“专精特新”企业专门开设人才招聘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设先进制造业实训基地。同时,工信部正推动各地建设一批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为企业搭建高层次人才供给通道,在国家人才计划中对“小巨人”企业予以倾斜。

产业链对接:各地积极开展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专场对接交流活动,并建设相关产业园区。同时各地工信厅结合当地企业意愿进行分类筛选,制定推荐目录,向大型骨干企业定向推荐“小巨人”企业与其产品。

资金支持是最广泛也最有效的政策手段,各地补贴范围广泛且形式多样。一方面,目前中央及地方层面均对“专精特新”企业给予了充足资金支持,且国家、省、市、区级补贴金额、地方各类别补贴金额可以相互叠加,整体补贴金额相当可观。北京市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可获得3000万元以上的政府补贴。另一方面,部分省市资金补贴制度设计体现了分阶段支持、陪伴企业成长的政策思路。举例来说,北京市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不同项目划分了具体阶段,在各阶段目标达成后,给予分层的、逐级递增的奖补支持。

北京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补贴项目

资料来源:《北京市第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项目申报指南》,中信证券研究部

各地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资金支持政策一览

资料来源:各省市工信厅网站,中信证券研究部

▌“专精特新”企业致力“硬科技”突破,研发投入与成长性令人瞩目

专精特新企业深耕硬科技领域,高研发投入与高专业性是其代名词

整体来看,专精特新企业深耕硬科技领域,高研发投入与高专业性是其代名词。目前,工信部已分三批次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62家。这近5000家“小巨人”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并呈现出“56789”的特点:超五成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超六成属于工业“四基”领域,超七成深耕行业10年以上,超八成居本省份细分市场首位,超九成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并至少为一家知名企业做配套。目前“小巨人”们已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目前工信部三批次总计认定小巨人企业4762家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中信证券研究部 (注:第二批企业共公示1744家,其中160家企业未通过公示)

上市“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占比高达九成,硬科技特征明显。而若聚焦目前已上市的37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业务主要分布于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领域,其中335家企业属于制造业,占比高达90.3%。而具体到更细分的行业分类,“小巨人”企业的分布体现了其硬科技特征,主要分布于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硬科技制造业。其中专业设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正是目前我国被“卡脖子”最严重的技术领域,这也体现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关键领域“补短板”、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战略定位。

A股上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

“小而精”特点明显,“小巨人”企业质量突出、创新能力强劲

科创板与创业板是上市“小巨人”企业的主阵地,超六成企业市值不足50亿。目前371家上市“小巨人”企业中,148家位于创业板,115家位于科创板,合计占比超过70%。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81家首批上市企业中,有16家为“小巨人”企业。预计后续北交所将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发展融资的沃土。同时,小巨人企业“小而精”特点明显,大部分企业目前市值不足100亿,超六成企业市值不足50亿。

“小而精”特点明显,“小巨人”企业发展质量突出。2021年1-9月,“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7.9%。已上市“小巨人”企业近两年平均营业收入增速和净利润增速均超过25%,是全部上市公司均值的两倍左右。而在销售利润率方面,“小巨人”企业21Q3平均销售毛利率31%,净利率13%,均远超同期创业板指数、中证500指数及沪深300指数。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能力强劲,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排头兵。根据工信部统计,“小巨人”企业的研发人员占比基本达到25%,平均研发强度超过了7%。而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强度仅1.41%,全国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2020年研发投入强度仅2.57%。另外,“小巨人”企业平均专利数超过50项,共设立国家级研发中心312家,院士工作站500余个,省级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研究院近5000个。14家“小巨人”企业参与申报的13个项目获得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专精特新企业正成长为我国科技攻坚与产业创新的领头羊。

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更高(研发费用/营业收入,%)

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

▌“专精特新”引导资本向硬科技转向,“小巨人”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关键主体,专精特新政策支持有助于我国硬科技突破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企业或将主导科技创新。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或需进入全球国家综合创新能力(GII)排名前5名。中国目前的总体排名14名,其中制度的排名是62名,未来提升空间较大,进一步的体制改革或为后续工作重点,而其关键或是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关键主体。

参考国际经验,美国科技创新走在前列的一大特点,正是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主体。美国联邦政府为企业提供适合研究的社会环境,同时利用商业合同与税收优惠激励企业不断自主创新。

通过商业合同使企业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促进企业创新。二战后美国政府以大量商业合同的方式,向企业投入研发经费。产业界来自联邦政府的研究经费中大部分是通过商业合同形式提供的,而军事工业是商业合同的最大支付者。1990年,美联邦政府的科研经费为617亿美元,其中280亿美元通过商业合同的方式提供给企业,占总数的45%。美国国防部为解决战争期间的有效通信问题而提出的一个军事合同,发展成了现在的互联网。GPS和CDMA手机系统,也是起源于几项军事合同。

采用税收激励政策,鼓励企业投入科技研发。1986年,美国制定了《国内税收法典》规定商业性公司和机构,若其从事的研发活动的经费同以前相比有所增加的话,则该公司或机构即可获得相当于新增值20%的退税。不但公司可以获得这项退税,个人从事研发活动,如果在研究进行过程中已有明确的商业化目的,并且研究成果的确进行了商业化,则在此前研究过程中的投入同样可以享受20%的退税。

美国的经验证明,针对高新技术、战略性产业提供政策支持具有必要性。而针对中小企业的专项支持,更是强链补链,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关键。创新型中小企业是创新重要发源地,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基础,更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在中美摩擦不断持续的当下,政策有针对性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助于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有效链接产业链的“断点”、疏通“堵点”。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初见成效,“专精特新”或为政策重点鼓励投向

反垄断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初见成效,未来将更加注重与保障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平衡。过去一年,反垄断政策层层加码,疾风骤雨式的监管不断强化。当前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初见成效,典型案例已经树立,法律框架日益完善,企业自发拥抱监管意愿凸显。预计后续急风骤雨式的监管会告一段落,更加注重与保障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平衡。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引导资本向硬科技转向,“专精特新”可被视为政策鼓励的投资方向,能够承担科技创新重任的公司有望脱颖而出。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支持引导资本流向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具有社会正外部性的领域,抑制野蛮生长。“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重点在于限制在民生刚需领域的垄断行为。2022年1月19日,发改委等9部委印发了《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引导平台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平台企业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及区块链等硬科技领域的技术研发突破”以及鼓励产品出海和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支持平台经济加强创新

资料来源:国务院,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

“小巨人”企业分布均衡,高质量发展有望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区域分布广泛且均衡。整体而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区域分布广泛,4762家“小巨人”均匀地分布在全国280余个城市,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且26个省“小巨人”数量超过200家。若聚焦重点城市,前二十城市“小巨人”分布均超过40家,且数量分布相对均匀。

中小企业是百万居民衣食所系,“小巨人”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当地实现共同富裕。我国4000多万家企业中95%以上是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人数占城镇就业人口的80%,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40%,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力量,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而实现共同富裕的首要诉求,就是推进当地产业发展。《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重点支持“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领域,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而这也在企业分布中有所体现,全浙江共有470家“小巨人”,位列各省首位。宁波的上榜企业数仅次于上海、北京,居全国城市第三位,非直辖市第一位。

“小巨人”企业分布广泛但并非摊大饼,而是体现了区域统筹布局。对比可见,“小巨人”企业主要分布城市与2021年工信部遴选出的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相吻合。除长三角、粤港澳等传统工业强区外,我国中西部地区正逐步承接产业转移且同步强化产业升级。成都、郑州、西安、长沙等强省会城市逐步崛起,成为中西部区域发展的发动机。同时,沈阳、青岛、大连等城市作为区域中心的集聚效应也愈发凸显,也是国家城镇化“棋局”中的重要组成。未来各地凭借产业发展基础及特色,围绕“小巨人”企业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将有效促进产业、创新、人才、资本、数据等资源在一定区域的集聚,增强区域和产业发展的协同性。

▌“专精特新”提振板块估值,但投资仍需精细筛选

产业政策的支持往往会在短期内提振行业估值水平

政策是影响行业基本面的重要因素,而产业政策的出台往往会在短期内提振行业估值水平。纵观历史,政策是行业基本面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对于某些依赖政策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出台的节奏、力度甚至有可能主导指数走势。回顾过去3年政策支持最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5G到新能源汽车,从集成电路到碳中和,其产业政策的出台均在中短期内强有力地提升了该行业的整体估值水平。

2021年后“专精特新”政策发力,对指数与估值提振效果显著。我们为目前已上市的371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按自由流通市值加权计算了“专精特新指数”。2021年之前,对于“专精特新”概念的政策支持力度有限,并未过多落实于资金补贴。而2021年1月,《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将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7月,工信部公布了第三批超过2000家小巨人企业名单。政策的加码大幅提振了市场信心,相关指数显著上涨,估值水平明显抬升。

专精特新指数与其他各主要指数走势比较

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 (注:专精特新指数以371只专精特新上市公司股票为样本股,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新股上市10个交易日后纳入,定基以2018.1.2为起始日期)

专精特新板块市盈率(TTM)2021年不断抬升

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

“专精特新”实现科技突破如大浪淘沙,投资仍需精细筛选

硬科技突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未来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必将走出相关行业的全球“领军者”。从核弹、航空航天到芯片,新中国成立的70年来,西方国家对我国高技术领域的封锁与围堵从未停止。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自立自强是必然的战略支撑。而在当前市场化经济阶段下,中小企业有能力接棒承担硬科技突破的重任。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组合拳”不断出台,国家对于“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相信,在万千中小企业的“金字塔”上,必然会有部分佼佼者从国内领先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国际领先的制造业“单项冠军”,最终成长为主业突出、综合实力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航企业。

大浪淘沙,“小巨人”企业后续或逐步分化,仍需仔细甄别。“专精特新”是政策坚定不移的支持方向,“小巨人”仍留有其中小企业特质:一方面,专精特新企业规模小、经营业务单一,抗击风险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大部分专精特新企业处于硬科技前沿领域,市场认可度仍然不足,整体盈利能力相对受限。目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投入、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增速均出现显著分化。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性更为突出,目前整体享受着更高的估值溢价,20倍以下PE的企业数量仅占12%,远低于沪深300的37%和中证500的42%。后续A股上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估值水平或继续分化,投资仍需要精细化选股。

精选后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历史上表现出明显的超额收益。我们对已上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行了进一步组合精选,挑选其中2018-2020年营收复合增速、毛利率(3年平均值)、研发费用/营业收入(3年平均值)均处于专精特新板块中前1/3的公司作为成分股,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新股上市10个交易日后纳入。可以看到2020年后专精特新精选组合无论是相对整体指数还是其他主要股指,都表现出相当明显的超额收益。

专精特新精选组合相比整体板块与其他股指均表现出明显超额收益

资料来源:Wind,中信证券研究部

财经

美英坚决拒设“禁飞区”:我们的目标是结束俄乌冲突 而非扩大冲突

2022-3-10 9:35:50

财经

细钨丝进军光伏行业:头部厂商加码扩产,市场供给仍有限

2022-3-10 9:44:16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