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古蜀文明交汇点

半月谈记者 魏婧宇

虽远隔千山万水,但文明的交流并未断绝。近期大热的三星堆文化,曾经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中原夏商王朝文化都有过密切交流,共同构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三星堆文化影响力外扩,在我国华南、西南地区以及越南,也相继出现了文明的交汇点。

三星堆3 号“祭祀坑”中新发现的青铜器局部 沈伯韩/ 摄

长江上下游的文明交汇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悠悠长江水浇灌出上下游的两大史前文明,而玉琮成为三星堆文化和良渚文化交汇点的一个例证。

今年2月,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区4号坑中部发现一件外方内圆的玉器,这是玉琮的造型特点。中间的圆孔有“贯通天地”的含义。玉琮是“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是古代重要的祭祀礼器。《周礼》中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玉琮在江浙的良渚文化、广东的石峡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中曾大量出现,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为发达。良渚古城遗址重要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斌说,三星堆文化和良渚文化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三星堆遗址有大量仿制良渚的玉器。在当时,良渚玉琮是神圣的,所以才会去仿制,用来祭祀。

三星堆令人惊叹的出土文物还有很多,其中,青铜神树成为古蜀文明青铜铸造工艺的集大成者,体现出古蜀先民人神互通的神话意识,而这种意识并不是古蜀先民独有的。

1986 年出土于三星堆2 号“祭祀坑”的青铜神树 沈伯韩/ 摄

三星堆2号祭祀坑发掘出6至8件青铜神树,可修复的只有3件。一号神树经过十多年才修复完成,残高达396厘米,是全世界已发现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一号神树的树枝分为三层,每层伸出三根枝条,枝条如柳枝般柔和下垂,在枝条中部伸出短枝,短枝上衔花蕾,9个花蕾上各站着一只昂首翘尾的小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院长高大伦说,这棵神树与一个流传几千年的传说有关,《山海经》《淮南子》等古书中都记载有扶桑和若木两棵树,太阳升起前在扶桑上休息,降落后在若木上休息。

“十日神话”中,十只神鸟轮流背负太阳东升西落。有学者认为,三星堆神树有9鸟,顶部可能还有一只鸟,但已残损,也可能表示第十个太阳正在天上值日。在良渚文化的玉器和骨器中,也频频出现鸟的形象,出土玉器上有鸟驮太阳的纹饰。而在年代更早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亦出土过“双鸟负日”的纹饰器物。

巴蜀之地“早与中原通人烟”

青铜时代,三星堆地区和中原地区都发展出精湛的青铜铸造工艺,出土的青铜器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最新发掘的三星堆3号坑中,发现了一件圆口方尊,尊上有兽首、饕餮纹,还有猫头鹰纹饰。大圆眼,小尖嘴,“萌萌哒”的猫头鹰在古代也被称为鸮。鸮形纹饰在三星堆是首次发现。而在1300多公里外的安阳殷墟,也曾出土过鸮形青铜器,它就是妇好鸮尊。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不仅是王后,也是一位女将军。妇好墓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出土有468件铜器,其中包括2件鸮尊。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考古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说,商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顶峰时期,文化交流十分广泛,相似的青铜纹饰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文明交流的缩影。

三星堆3号坑出土了许多造型各异的铜尊,被网友们称为“铜尊开会”,其中一件造型独特的铜人顶尊青铜器引发大家关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说,尊是中原的典型礼器,古蜀人将其改制,目前看到尊的附件至少有两条龙形饰,这是前所未见的。最特别的是在尊底部有一个跪坐人像,这件器物把古蜀文化与中原文化完美结合在一起。

文化交流在青铜器上还有诸多体现。三星堆出土的尊和武汉盘龙城出土的罍器型相似,在三星堆和安徽阜南都出土过形状纹饰相似的龙虎纹青铜尊……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说,夏商时期,文明交流互鉴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格局开始形成,一个重要的表现是铜器及其制作技术向周围传播,另一个便是玉石礼仪用具所代表的礼仪制度向周围传播。

三星堆所处的巴蜀地区,在那时已与中原地区有交流。据《山海经》记载,黄帝的儿子昌意“降处若水”,娶蜀山氏女为妻。在甲骨文中有一个字,上面形似眼睛,下面类似虫子,有学者认为这就是“蜀”字,表明当时中原地区和巴蜀地区已有往来。

1986 年出土于三星堆2 号“祭祀坑”的青铜太阳轮 沈伯韩/ 摄

巴蜀之地虽给人留下“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印象,但同中原地区的往来一直未断绝。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曾在著作中谈到,以中原为中心的商文化先向南推进,经淮至江,越过洞庭湖,同时溯江传入蜀地,这很可能就是商文化通往成都平原的一条主要途径。

开辟“南方丝绸之路”的先驱

三星堆文化有其交流、沉淀、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存在向外传播的过程。在四川宜宾、贵州遵义等地,都曾发现带有三星堆文化特色的器物,其中以陶器为主。而这条文化传播链还翻山越岭,达至越南。

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南北部地区青铜时代的冯原文化遗址出土了一批牙璋,和三星堆文化的器物十分相似。2006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联合对越南义立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这是中越两国首次联合考古发掘,对于了解越南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及其与中国华南、西南地区青铜时代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受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的邀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派专家对越南冯原文化时期遗存进行考古调查。

在考古发掘与调查中,出土锛、镯、璜、斧等玉器,其中“T”字形环的制作工艺与三星堆文化相同;出土的2万余块陶片部分质地也与三星堆陶片类同,出土陶器与三星堆一样,多为圜底器和圈足器。考古实物证明,冯原文化和三星堆文化有内在的联系,但这种联系是单向传播还是双向互动呢?

三星堆中出土有数千枚海贝和大量象牙,一般认为,这些物品可能来自“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南亚地区,不排除来自越北沿海的可能性。若如此,冯原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的关系应该是双向互动,三星堆文化从冯原文化获取海贝,冯原文化从三星堆文化引入牙璋、玉璧、陶器等。但牙璋等器物是直接输入到越南北部地区,还是当地仿制呢?一系列谜团还需要进一步考古发现来破解。

在越南北部地区的考古发现,为我们勾勒出一条3000至4000年前,从四川盆地到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史记·西南夷列传》有关于“南方丝绸之路”的文字记载,而从三星堆至南亚的贸易路线,将“南方丝绸之路”的时间从西汉向前推进1000余年,证明早在3000余年前,古蜀先民便与南亚地区有往来。

文娱

从“超人”到“一个人”到“一群人”:中国英雄观的...

2021-5-6 14:06:36

文娱

楼宇烈:泰山是“天”的象征

2021-5-8 6:42:49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