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时尚 寻礼衣冠——“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

“我讨厌你的飞鱼服,还有那把刀。”这是电影《绣春刀》里的一句经典台词,在各类影视剧和小说中,锦衣卫被刻画成冷血无情、杀伐果断、智慧与武功并存的“王牌特工”。一袭“飞鱼服”成为锦衣卫的标配。但是身着“飞鱼服”就一定是锦衣卫吗?其实不然,在明代,不仅锦衣卫可以穿飞鱼服,孔府衍圣公也穿飞鱼服。飞鱼作为一种高等级的纹样,可以被皇帝赐给有功的大臣以示恩赏。 

古语云:“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中国古代的衣裳蕴含“礼”的思想观念,上衣代表天,下衣代表地,古人穿衣裳就是把“天地”穿在身上,把“礼”穿在身上。上衣下裳制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制,象征天与地的上下分野,隐喻阴阳、尊卑、上下相对的观念,与《易》乾坤两卦“乾尊坤卑”相合。为了表示尊重传统,后世最高级别的礼服(如冕服、祭服)一直都是采用衣裳制。

从2012年的“斯文在兹——孔府旧藏服饰特展”到2013年的“大羽华裳——明清服饰特展”,山东博物馆在弘扬中华优秀服饰文化、普及中华传统服饰知识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创新,持续探索前进。在总结往期服饰展览经验的基础上,2020年9月29日,由山东博物馆与孔子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拉开帷幕,为观众带来一场明朝服饰端庄仪态与宏美气度的视觉盛宴。“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遴选服饰文物30余件,全部是山东博物馆与孔子博物馆馆藏明代服饰中的精品,一级文物和二级文物数量之多,可谓空前,更是明代传世成衣实物一次史无前例的集中展示。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参观者的脚步一起去看一场无与伦比的大明风华展吧。

序曲——视觉与指尖的双重惊喜

9月29日开展当天,一场穿越古今的服装设计秀为观众献上美轮美奂的服饰美学大秀,内容包括古代服饰复原、具有明代美学风格创新设计的服装、当代经典设计服装等作品。其中根据展览中的三件珍贵展品——“香色芝麻纱绣过肩蟒女长衫”“白色暗花纱绣花鸟裙”“蓝色暗花纱袍”制作的复仿品,也在展演中惊艳亮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演中的历代服饰都是根据文物或壁画等制作,《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侍女和韩熙载也从画中“走”上了舞台,展现了画面中人物的服饰风采。模特穿着古代服饰在展台上缓步而行,仿佛看到古人向你款款走来。一位在现场观看大秀的大四学生全程拿手机录像,生怕错过一帧绝美的画面,她兴奋地说到:“在博物馆看一场服装秀,这是我从未想象过的,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惊喜。”她对一本神奇的“活”手册爱不释手,通过简单的折叠操作,能将这本导览手册变换成四种不同的形态,上一秒还是认真细致的展厅布局图,下一秒就变成雍容华贵的明代服饰的造型。

开场的惊喜使人眼前一亮,而展陈设计中的惊喜——观众沉浸式体验,则使人沉浸其中,仿若真正穿越回明朝。人物蜡像穿上明代服饰的复制品,坐在明代的庭院环境中,仿佛在与你吟诗对画、举杯畅谈。各式各样的服装在屏幕上缓慢流动,你可用手去拖动服饰、纹饰,真实体验明朝人的穿衣过程,享受其中。在被各式华美服饰吸引目光之余,你还有机会亲手感受对比各式面料。轻薄透亮的纱、纹理如冰的绫、凹凸有致的缂丝、光滑柔软的缎,真实的“绫罗绸缎”只有通过指尖细品,才能领略其精妙之处。一位服装行业的从业者流连忘返,不时用指尖轻轻触摸这些“绫罗绸缎”,她赞叹道:“这个展确实很震撼,其实很多的工艺我们现在都在使用,有一些款式也是延续到现在一直在用的。在什么都很匮乏的年代,舒适度、工艺、配色,包括面料之间的搭配,都非常棒,并且都是纯手工制作,我觉得比现在的高级定制都还要棒。这绝对是匠人精神,也具备艺术家气质。”

高潮——尘埃岂能掩芳华

大明衣冠  朝服肃肃

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在制定安邦治国方略时,始终将服饰制度的确立作为巩固江山社稷的重要举措。明代官员服饰,是明代服饰文化体系中礼文化的代表和典型,它上承汉、唐、宋、元服饰基本形制,突出了品秩有别、服饰有等的特点。明代服饰中凝聚着几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体现着衣冠载道、尊孔崇儒、彰显礼乐的文化内涵。

步入序厅,秦汉至明清的时间轴随脚步行进延展,仿若时空隧道,带你走来时的路。通过这条时空隧道,来到展厅的第一单元——“垂衣天下治”。在庄严对称布置的“垂衣天下治”展厅,明代文武官员朝服、祭服、公服、常服、忠静冠服和命妇服饰井然陈列,与服饰严格匹配的梁冠、玉带、笏板间杂其中,为观众勾勒呈现出了一位位栩栩如生的明代官员形象。

朝服系列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以往“赤色”仅仅停留在文献记载中,现代人看不到实物,也无法形容它的具体颜色,通过看这批珍贵的明代传世服饰就能找到答案。最醒目的展柜位置陈列的是现存最为完整的明代朝服实物,是一千八百年朝服历史上唯一可确定的实物。梁冠、朝服上衣、朝服下裳、白纱中单、红色缎绿镶边云头履、蓝素缎玉带、雕玉带佩、牙芴,其体系完整、保存完好、纹饰精美、色彩鲜艳,引人驻足欣赏。一位已退休的奶奶专门为朝服的“红色”而来,她感慨道:“我为‘红色’而来,古代的‘红’与现在的‘红’,味道是不一样的,它的红色与蓝色的搭配协调且舒服,现在的红色与蓝色搭配,会觉得是一种奇怪搭配。”

服章之美  华丽吉服

穿过庄严肃穆的重重帷幔,进入喜庆祥和的第二展厅——“华锦庆嘉时”。“华锦庆嘉时”囊括了明代达官贵人们每逢时令节日、寿诞、筳宴、婚礼等吉庆场合所着的吉服,华美非凡。久负盛名的“香色麻飞鱼贴里”,它纹饰繁杂精美,袍身云肩处取片金线、红、白、黑、绿、蓝、黄、粉红等色彩绒丝为纹纬,采用挖梭技法织过肩飞鱼、海水江崖纹。整件观之,取贴里式,直领、大襟右衽、阔袖收口,衣身前后襟上下分裁,腰部以下如百褶裙状,质地与纹饰和谐统一,更显富丽堂皇。一位汉服爱好者不停地拿手中的笔记录艳丽的服饰及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她说:“展览展出的服饰都很漂亮,做工、针线、针脚、色彩浑然天成,不仅涨知识,我置身其中,好像也穿上了一袭华服。”

淡化服制  素雅便服

“香霭入长裾”展示了款式极为丰富的明代日常起居服饰,这类服饰追求流行风尚,较为简洁,服饰款式繁多。男装款式主要有道袍、直身、贴里、曳撒、褡护、襕衫等,女装款式则以衫、袄、裙、比甲等为主。一众素色服饰中,最引人瞩目的是“白色暗花纱绣花鸟纹裙”。这条纱裙以平纹假纱组织为地,绞纱组织显花,用红、绿、蓝、黄、黑等彩色丝线绣山石、小桥流水、牡丹、石榴花、菊花、睡莲、荷花、蜀葵、牵牛花、竹子、梅花、蝴蝶、翠鸟、燕子、鸾凤等纹饰于裙摆,衬托素雅宁静之感。一位穿着大方,素淡静雅的女士对这件服饰无比喜爱,她说:“这些服饰为什么这么精美,背后的文化内涵很深厚。不知现在的设计师能否根据过去的面料、材质、款式、色彩等设计出经典的服饰。衣食住行,衣放在首位,中国的礼仪文化就在服装里展现出来。”

尾声——“知来处”更要“明去处”

这场展的尾声便是“知来处,明去处”。在服装设计师的构思创作下,一件件承载了华夏衣冠文明基因的当代服饰作品一一排列展示。它们中有沿袭古法、力求还原的复刻作品,也有古为今用、大胆创新的新探索、新尝试,结合当下流行的中国色、创新面料、工艺等服饰美学方面的设计作品,呈现了独特的“展中展”。“知来处”与“明去处”两个部分,从古代服饰复原和现代服饰创新设计两个方面进行了诠释。古代服饰复原跨越唐、五代到宋、明,并重点选取明代服饰珍贵展品“香色芝麻纱绣过肩蟒女长衫”“白色暗花纱绣花鸟纹裙”和“蓝色暗花纱袍”进行仿制复原。现代服饰创新设计则主要体现对传统服饰、传统文化的创新设计探索,根据明代服饰的特点,在造型、面料、纹样、色彩、工艺方面,都进行了基于当下生活场景和审美需求的转化。设计师根据“白色暗花纱绣花鸟纹裙”创新设计的“十二色花鸟裙”,则将文物展品与现代设计完美转化。设计师楚艳说:“对于古代服饰的仿制与艺术再现,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创造的方法,是为今天的、当下的生活找到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一种与我们的血脉基因相关的解决方案,创造一种新的美。这种‘新的美’,来自于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自信,更来自于我们每个人对于今天的自己的自信。”

正在给观众讲解这场展的志愿者感慨道:“以前我不太理解穿汉服的孩子们,第一是太繁琐,第二是按现在的审美并不是多么的美。看完这个展览,了解了服饰文化,我慢慢地接受了,并且会对他们投去赞美的眼光,因为他们是真正地在传承文化,这种精神是必须值得发扬的、必须要鼓励的。”

走出展厅,转角遇到文创:图书图录、IP形象以及主题纪念品,涵盖潮玩手办、服饰首饰、学习文具、家居用品等不同领域。比如以山东博物馆藏明衍圣公朝服和孔子“鼓琴助猫取鼠”趣事为灵感的卡通IP形象“文曲喵”,身着明衍圣公朝服,头戴梁冠,憨态可掬,萌翻观众。

在这个常常会浮躁、遗忘、失语的时代,这次展览是一个提醒,也是对在疫情过后心里留下印痕的人们的一个抚慰。它不仅是一场华美艳丽的古代服饰展,更是一次精神文化的洗礼,它带你梦回大明,带你穿越历史长河看华夏文明。这是一场需要你用眼去观看、用耳去聆听、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受的一场韵味悠长、值得细品琢磨的展览。

“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缫丝纺织,漂染剪裁,缝纫彩绣……衣冠礼乐的建立,使人猿揖别,文明远流。天下之人,着衣戴冠,分三六九等,布衣映华服,贵贱与尊卑。服饰是华夏文明的具象载体,蕴含着中国人的礼制观念、伦理习俗、审美情趣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汉服不仅是一种服饰,它所承载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山东博物馆举办此次展览,除了让大众欣赏精美华丽的古代服饰,更重要的是让大众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迪大众回望历史、树立文化自信,深刻理解何谓“衣冠大国,礼仪之邦”。(来源:文化大观 张敏)

文娱

年轻人爱上世界遗产

2021-1-20 12:37:17

文娱

追求卓越 服务社会——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律师力...

2021-1-23 0:25:45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