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香港为何暂缓全民检测?

3月23日,人们走过香港的街边摊位。(法新社)
3月23日,人们走过香港的街边摊位。(法新社)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今天重申,港府暂缓进行全民强制检测,并非放弃全民强检,只是目前并非好时机。她称,如果疫情到了末段,全民检测有助达到抗疫原则、精神和目标,就一定会做。

港府在做不做全民检测这件事上,已经历过数次态度转变。这次暂缓,除了时机不对、成本太高等问题,或也受香港乃至中央整体防疫策略转变的影响,以及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如何平衡本土疫情、中央政策、企业与人才信心这三者的微妙关系。

港府对全民检测的摇摆态度

首先要明确的是,全民检测是中国动态清零防疫政策下采取的配套措施之一,用意就是要把隐匿在社区中的冠病病例一一找出来,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避免疫情进一步传播。中国大陆多个大城市如武汉、西安、郑州、大连、南京、深圳等都进行过。

不过,作为中国特别行政区的香港,至今倒是从未做过全民检测。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暴发第四波疫情时,香港建制派曾呼吁推行强制全民检测,但港府表示了反对态度。林郑在2020年11月30日的记者会上回应说,全民检测似乎不是切实可行和有科学根据的选项。

中国大陆不少城市已做过全员检测。3月19日,在沈阳市和平区126中学长白岛校区核酸检测点,工作人员为市民录入登记信息。沈阳市全体市民当天进行第二轮核酸检测。(新华社)

她当时说,全民检测会带来很多问题,例如要如何在短时间动员组织,以照顾被禁足市民的日常起居和生活。香港当天新增76起确诊病例,与现在每天新增五位数的确诊病例有天壤之别。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2020年12月27日接受《明报》专访时也说,不反对全民检测,但认为要发挥作用,有其先决条件:“如果不动用人力物力去做,全民检测一点用也没有。”

港府当时对全民检测的态度受到一些人批评。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专上学院讲师陈伟强2021年1月就告诉《联合早报》,港府防疫工作最大的问题是不够果断,一方面抗疫,另一方面又担心影响经济,不敢雷厉风行,决定全民检测或封城,结果两头不到岸,既做不到清零,也无法不影响到经济。

第四波疫情在2021年初逐渐退潮后,关于全民检测的争论也不了了之。直到第五波疫情去年底海啸般扑来,林郑今年1月还曾拒绝立法会议员陈凯欣提出做全民检测的建议,表示这么做的影响很大,香港的检测能力并非无限,但到了2月就变卦。

香港确诊人数2月开始激增,从2月1日的129起到2月17日的6116起,增速惊人。林郑2月17日说,若香港的检测能力大幅提升,全民检测将是一个考虑方案。“我相信中央积极回应我们的要求(增加检测能力)后,有了这个能力后,一个全港性、全民病毒检测,是我们一个正在考虑的方案。”这番讲话经媒体报道后,香港顿时掀起抢购物资潮。

2月底,香港多区超市出现抢购物资潮。(大公报)

到了2月22日,港府态度更加明确。林郑当天宣布,在中央政府加强支援后,当局将在下个月进行三次全民检测,找出所有隐形患者。接下来,港府就一直说在规划研究何时实施等细节。

不过,中国国家卫健委冠病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2月28日率团抵港协助抗疫后,形势又出现变化。香港疫情愈加严重,3月初的高峰期每天新增5万多起,过后虽逐渐回落,新增病例仍停留在五位数,梁万年3月8日表示,香港目前应集中医疗资源,优先实现“减少感染、减少重症、减少死亡”的目标,并指全民检测是系统性工程,需要把握时机。

梁万年此话一出,林郑3月9日也改口说全民强检不是优先事项,本周一(3月21日),林郑更宣布暂缓全民检测计划,同时从4月起逐步取消对九个国家的禁飞令、放宽社交距离措施等。

部分政客与网民的批评

林郑的宣布一出,就马上被一些政治人物与网民批评为“躺平”、放弃“动态清零”的国策。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田北辰昨天说,全民检测有助政府控制复常的时间表,如果政府放弃全民检测将难以掌握疫情发展,情况就犹如“祈祷”,祈求疫情回落,一旦疫情再反弹,到时社会又未能复常。

田北辰还称,大陆不会接受香港“听天由命”的抗疫政策,如果香港不实施全民检测大幅降低确诊数,香港就永远不能与大陆通关。

新民党立法会议员李梓敬前天也质疑港府对中央阳奉阴违,实施“与病毒共存”。他质疑如果香港无能力推行全民检测,为何当初政府表示计划推行,而中央又派出大量人员支援香港,批评政府“辜负中央一番心意”。

立法会议员何君尧昨天还恫言考虑对特首提出“不信任动议”。

有不少网民批评林郑对全民检测举棋不定、左右摇摆。一些大陆网民更痛批暂缓全民检测是港府在躺平,呼吁大陆对港封关,不让港人入境,也有的说“让内地医护快撤回来吧,不要徒劳了”。

林郑解释:时机不到代价太高

林郑周一至今天都在回应为何港府暂缓全民检测,足见舆论压力之大。林郑给出的解释,可以概括为:时机不到,代价太高。

林郑说,根据中国大陆及香港专家意见,现阶段不适合全民检测。因为专家认为,全民检测应在冠病疫情初期或末段做才有效。初期做可以遏止疫情扩散蔓延;末段做可以找出剩余感染者,达到清零。

林郑称,虽然现在香港疫情有所缓和,但确诊人数仍然很高,“如果疫情去到末段,有助达到抗疫原则、精神和目标,一定会做全民强制检测。”

香港特首林郑(中)本周一在记者会上宣布暂缓全民检测计划。(路透社)

另一方面,林郑也强调香港目前资源有限,做全民检测要付出很大代价。

她说,港府估算如果要强制检测全香港720万人,需要设立500个检测站,每日运作14小时,需要的人力超过8万人,每日要检测大约240万人。她称,推行全民强检,香港社会要付很大代价,但防疫效果可能很小,她认为建议推行全民强检的人士需要反思。

中央也在开始调整“动态清零”?

林郑今天强调,要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口熟面?

是的,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3月17日在主持召开中共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率先提出的,原话是“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其实,港府一开始的立场就是香港资源不足,例如没有足够的隔离设施、检测与化验能力等,不宜进行全民检测。香港行政会议召集人陈智思昨天受访时坦承,林郑早已表示不会做全民强检,但后来社会“有太多声音”,有政治压力,才不得已要做。

陈智思所说的“声音”,应该包括了今年初联署要求林郑推行全民强检的10多名建制派立法会议员,可能也包括大陆官媒新华社、《人民日报》。这两大官媒于2月6日、7日发表评论文章,督促香港坚持“动态清零”,表达的政治意旨被解读为:在防疫策略上,香港必须向大陆看齐,不能也不应该向欧美看齐。

不过,等到中共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周一开,轻舟已过万重山。

梁万年昨天就为林郑的决定辩护说,港府作出暂不进行全员检测是基于疫情防控优先要求作出的决定,并不意味着“躺平”,“不能认为不做全民检测,就放松了疫情的防控”。他说,香港恰恰是依据疫情态势的变化,通过优先的确定,更科学的来完整完善修订优化相应的措施。

梁万年解释:“全民核酸检测有一个时机问题,更有具备条件问题”——这和林郑解释暂缓全民检测是因时机不到、资源有限类似。

梁万年昨天也鼓励中国大陆各地因地制宜,采取精准的防控措施,以最小成本换取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被视为释放防疫限制放宽的信号。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总裁钟剑华接受美国之音访问时分析,中国大陆开始对是否坚持清零政策转调,可能也是因为意识到清零政策可能要付上庞大的经济代价。钟剑华认为,港府暂缓全民强检,可能是“清零”政策调整的先兆。

梁万年为林郑的决定辩护说,港府作出暂不进行全员检测是基于疫情防控优先要求作出的决定,并不意味着“躺平”。(互联网)

香港全民检测的代价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如果继续坚持全民检测、清零政策,恐怕也会影响其经济与金融中心的地位。

陈智思前天在电台节目上说,商界不可能长时间隔离,香港的外防输入措施仍较紧,因此部分以亚太区域为业务重心的商界人士已离开。

他说,部分人士也担心,如果实施全民检测,被发现阳性后需要进入隔离设施,或者导致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与孩子分开,都是他们不可接受的,因此决定短暂离开香港。

香港入境处的数据显示,港人上月录得多达6万5300人净离境,较1月份大增超过三倍;今年1月份至3月4日,净离境的港人已超过9万2000人。

对于外国驻港商会近年来对于香港防疫政策的申诉,港府总是说要先做到与大陆通关,再考虑对外。林郑本月8日还在记者会上强调,有人指动态清零涉及庞大的经济和社会代价,但人命、健康和香港的医疗系统不致崩溃,更符合香港的公众利益。

到了本月17日,林郑却在记者会承认一些金融机构对香港的严厉防疫状态失去耐性、无人比她更重视一国两制下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显示港府终于承认,再坚持下去,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恐受冲击。

林郑说,暂缓全民检测是按疫情作出的阶段性评估,任何抗疫政策会在效益大过代价时才会推行。或许事到如今,所谓要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小代价”是重点,香港已到了需要逆转先前计划来避免付出更大代价的阶段。更关键的是,无论是过去或如今,为了政治正确,港府的抗疫论调都是紧跟北京,随着北京默默地开始微调其政策,香港也获得了自我调整的自由。 

中国

大华银行:内外需求受压下中国今年GDP增速料放缓至4.9%

2022-3-23 22:01:55

中国

腾讯总裁预计将有更多监管新规出台

2022-3-24 7:31:38

搜索